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汉魏石经残字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9:4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832页(1284字)

二册(山东图书馆本)。

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次为台屈万里校录一卷。

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甲类为熹平石经,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丁类附以二块不知何代的石刻,上有古、篆二体之字。此书仿罗氏《汉石经残字集录》,以残字列于上,以今文列于下,两相参校,以便检阅。对于不知何经的残石,则依《汉魏石经集拓》的体例,各视其字体附于其后。所拓汉魏石经残字,汉石经,《经》二十六石(其中不知何篇者5石),《尚书》六石,《周易》二石,《仪礼》十六石,《春秋经》九石,《传》九石,《论语》七石(其中不知何篇者二石)。各经之后,不知其为何经者二十六石,总共一百零九石。魏石经共十六石,计:品字式三体者三石,直行三体者十一石,(其中《典》三石,《禹贡》一石,《无逸》二石,其余五石不知何经),古、篆二体者二石。

总计汉、魏两刻及不知何代之古篆二体,共一百二十五石。其编定次序,以熹平所刻为今文经,因此依今文家的经次,以诗、书、易、礼、春秋经传、论语为次,不同于《汉魏石经集拓》依古文家经次,以易、书、诗、礼、春秋经传、论语为序。其石数虽不及《汉魏石经集拓》所收七百八十八石的六分之一,但所录皆《集拓》所无,所以不宜以石之多寡而分优劣。

其以校录冠于篇首,较之《集拓》仅列存字之目的办法,更为方便了读者。至于魏石经中,直行三体的《尧典》异于《集拓》中品字式三体的《尧典》,这更是从前所未发现的,尤其值得参考。按魏石经,据《集拓》以前发现之石,品字式的除《尧典》、《皋陶谟》之外,无其他各篇经文。而三体直行者,其经文又皆在《高宗肜日》以后。

其《皋陶谟》之后,《高宗肜日》之前,中间究为何式,无从考见。同一《尚书》,且同刻于一时,何以前后异式,而其中又无其他发现藉以证明,久令人疑莫能释。今发现此三体直行之《尧典》《禹贡》诸石,始知品字式与直行式之间必有原刻补刻之分。兹据《君奭》一石,每石34行,每行三体者六十字,每体二十字,及每篇篇名各占一行之例,依、郑所见古文篇数,对照现行本经文字数,由《君奭》上推,其《君奭》一石以上,应有十九石又三十二行,差二行即二十石。

刘向以中古文校三家本,有脱简脱字,今就现在发现的石刻而论,其经文字句也间与今文不合。

其自《尧典》以至《君奭》,中间与今本异者自难免。

如果其间字句比今本略有增加,其所空两行即应不空。如此则《君奭》一石之前恰好是二十石。

如果以品字式每行三十八字之例推算,则《尧典》《皋陶谟》经文之字数只有五十九行,即便再增加篇名二行,也仅得六十一行。虽可匀作两石,而下与照直行式推算应从第十三行起的第四石之《禹贡》,不相衔接。据此推测,直行三体之《尧典》《皋陶谟》当为原刻,其品字三体当为补刻。再以这两种石刻互证,直行式字体漫漶,品字式笔画清朗,明显可见直行者当属原刻。

可惜何代补刻,史无明文。不似熹平石经,于黄初元年修补,见于《魏略》,有可考证。

其古、篆两体之石刻,则尤为故书雅记所未载,无从臆度,更是俟有续出才能证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