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音学八种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860页(1127字)
十三卷。
清江有诰(?-1851年)撰。江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恩贡生。一生无意仕进,杜门读书。曾概叹周秦以后,古音日失,便潜心音韵之学。
始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之书为宗。初分古韵为二十部,后见孔广森《诗声类》,受其启发,将东冬分立二韵,又分古韵21部:一之、二幽、三宵、四侯、五鱼、六歌、七支、八脂、九祭、十元、十一文、十二真、十三耕、十四阳、十五东、十六中、十七蒸、十八侵、十九谈、二十叶、二十一缉。江氏古韵分部跟段玉裁相比,其特点是:一祭部、二叶部、三缉部皆与王念孙、戴震合;江氏主张宵部、侯部有入声、也与王念孙之说相合。
江氏古音学的不足之处,即坚持质、术、栉、物、迄、没、屑不分。江氏晚年研究六书,着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说文系传订讹》。还有《经典正字》、《隶书纠谬》等书。
惜皆毁于失火。《诗经韵读》在《诗经》的每一押韵的章节后注明古韵部,入韵字另加圈作标识,隔句换韵的字外加方框标识。对异部通谐、江氏根据韵部远近分为三类:邻部通谐为通韵,隔一部通谐为合韵,隔几部通谐为借韵。
凡通韵、合韵、借韵均在韵段末注明,并说明通谐的原因。《群经韵读》录《易》、《书》、《仪礼》、《礼记》、《考工记》、《左传》、《论语》、《孟子》、《尔雅》等书韵语。《楚辞韵读》录《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辩》等作品韵语,并附录宋玉赋九篇韵语。《先秦韵读》录《国语》、《山海经》、《战国策》以及诸子等二十四种古籍及秦刻石铭文的韵语。《唐韵四声正》卷首载有道光二年(1822年)后江有诰与王念孙往来的书信,讨论古音四声问题。
江氏原认为古无四声,后反复研究,始知古人有四声,但古四声与今韵不同,于是仿顾炎武《唐韵正》体例,而着此书,专门纠正《广韵》四声之说。《廿一部谐声表》仿段玉裁《十七部谐声表》而作,按古韵二十一部汇列谐声偏旁。《入声表》卷首有凡例,叙述制表目的。江氏认为顾炎武《古音表》虽然能据古韵,以入声配阴声,但分配多有不当之处。
江永虽然能据谐声偏旁分配入声,但仍然拘于今音,以入声兼配阴阳。江有诰则按顾炎武的观点,彻底破除今韵四声相承的观点,以入声分配阴声。《等韵丛说》主要讨论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因缺乏描写工具,又受自己方音的影响,观点含混,问题较多。《江氏音学八种》目录:《诗经韵读》四卷卷首一卷、《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唐韵四声正》、《廿一部谐表声》一卷、《入声表》一卷、《等韵丛说》一卷。此书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同年刊刻。1934年严式诲刻入《音韵学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