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第417页(999字)
亦称《易经》,简称《易》。
文集。佚名撰。不分卷。此书是我国最早的哲学着作,为“六经之首”,其中也有大量反映古代生活的歌谣。文学史家称之为巫术文学,卜辞与诗经中之桥梁。古代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不同系统的易学。
《连山》据说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前二书皆佚,今只存《周易》。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一说周公),孔子作传。据近人研究,其萌芽期当在殷周之际,主要经周人着作,直至战国或秦汉人增益,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易之取名有变易(穷究事物的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易经的结构(或内容)包括“经”(本文)与“传”(解说)两大部分。
“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的“卦”与所附解说的“卦辞”和“爻辞”构成。六十四“卦”是由-与-两种称作爻的符号,由下而上,顺序以六画构成。一代表阳、乾、男、君、强、奇数等,一代表阴、坤、柔、女、臣、弱、偶数等。
所以-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八卦的原始形态即三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用此八种符号以象征宇宙万物(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再两两重叠组成六十四卦。
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辞(亦称彖辞),爻有爻辞。全部经文又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说)的部分又称“易大传”,共七部分十篇,又称“十翼”,即经的羽翼。《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一切现象,以占断天人变化的法则。启示人们遵循自然法则则可以趋吉避凶。
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乾、坤、刚柔、阴阳相济等辩证的深奥哲理。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其中记载许多殷周历史故事,民间习俗及歌谣,如“屯如遭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女承箧,无实。士判羊,无血(归妹上六)。”为文学史和文化史家所必读。
历代研究不衰,治《易》着作不下千种。约可分为义理与象数两大派别。前者以探索哲理为主(如孔颖达《周易正义》),后者以研究筮法为主(如焦赣《易林》)。今人研究《易经》多从哲学角度论述。
金景芳《周易讲座》、金景芳和吕绍纲合着《周易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高亨《周易古经通说》、《周易古今注》(中华书局)、孙振声《易经今译》(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均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