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重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05页(740字)
又名《鞭》。
五幕话剧。宋之的着。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12月初版。剧本描写一群由北平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沙大千原想从军杀敌、却报国无门,生活无着,不得不和妻子林卷妤开起“七七小饭馆”,不久便在恶浊的社会风气腐蚀下,灵魂、肉体全都受到戕害,同国民党政客袁慕容合伙囤积居奇、倒卖投机,大发国难财,过着奢侈的生活。林卷好不满丈夫的堕落,却又寻不着出路,只好在苦闷、愤恨中出走。沙大千的几个同学也在雾海茫茫的生活中拼命挣扎而相继沉没:老艾懦弱游移,光说不做,结果身染肺病在悲凉怨恨中吐血身亡;万世修以算命求生,在批命论相、充当帮闲打发日子;苔莉为生计所迫,沦为交际花,后又遭到袁慕容抛弃,却无勇气自拔。剧本以这些曾有过抗日救国热情的大学生,在黑暗势力的压迫和影响下生活和思想的变迁,揭露雾重庆的黑暗现实,抨击国民党政治的腐败,暴露国统区生活的黑暗。同时,也用沙大干等意志薄弱者的堕落,唤起人们重视在民族斗争的风浪中克服软弱性、动摇性。全剧创作视野广阔。袁慕容这个国民党官僚被作为造成剧中人物一切不幸的罪恶渊薮来加以表现,明确揭示了沙大千等被腐蚀、被葬送的社会根源;林卷妤的妹妹林家棣这个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进步知识青年形象的出现,同沙大千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指出了爱国青年应走的道路;而赵肃夫妇等人物的设置,进一步拓宽了全剧的生活的画面。全剧富有层次感地描绘出一幅国统区阴冷、污浊的社会图景。
剧作时代气息浓烈,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有致,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是一部揭露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成功作品,为抗战初期戏剧创作题材的转变开了先声。
在重庆、成都、香港、桂林、延安等地相继上演后,反响强烈。建国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仍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