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41页(927字)
西汉墓葬。
1993年7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程,在湘江西岸望城坡古坟垸(今湖南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内)发掘一座大型西汉前期古墓葬,根据其规模、形制、地理位置以及出土文物推论,该墓为西汉早期吴氏长沙王后“渔阳”墓。墓坐落在海拔71.2米的山丘上,占地20余亩,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由一座主墓和3座从葬坑构成一处布局较为完整的西汉长沙王室墓地。主墓居中,从葬坑成品字形自西向东分布排列。
主墓为一带斜坡式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四部分组成。从封土顶到墓坑底深约16米,主墓全长(含墓道)37米,现存墓口长15.98,宽13.1米,墓坑深10米,封土堆厚5米。
主墓分内外二层椁室,内置棺柩。外椁长7.48米,宽5.8米,高2.68米。
椁外四周用480余根特制的短木枋即黄肠题凑成八层环绕,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宛如一座汉代“地下宫殿”。整座墓葬计用木材200立方米,由“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等组成,这套严格的埋葬制度正是《汉书》等典籍中提到的汉代天子和诸王所使用的葬制“题凑”。
在主室外由东向西分布3座陪葬坑,为庖厨坑、车马坑、陶牲俑坑,分别置大量日用陶器和陶礼器、车马器和100件陶牲俑。该墓虽历史上三次被盗,但仍保存了一批珍贵文物。
出上的金、玉、铁、漆、玛瑙、竹、木、丝织品及陶器等各类文物总数超过5000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发现钤印有阳文篆书“长沙后府”四字的封泥匣。
“后”是汉代皇帝、诸侯王正嫡夫人的专称,“长沙后府”即是长沙王后宫府管理机构的简称,“后”即王后。另外,封泥明确证明该墓墓主就是西汉长沙国王后。另在许多漆器上刻写有物主标志的文字“渔阳”。经专家考证,墓主极可能是汉皇室的某位公主,由于政治等方面原因而适长沙王。
“渔阳”有可能即是这位长沙王后婚嫁前的封邑或她本人的名字。墓中另外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21件古乐器:瑟、筑、筝、排箫、编磬。
保存完好的五弦筑是建国以来我国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年代属西汉早期,为西汉吴氏长沙国某一代王后墓葬,约当惠、文时期。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公布为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