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周巴蜀式铜戈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4:2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60页(503字)

兵器。

湖南各地东周墓中出土有少量巴蜀式铜戈。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类戈形,与常见的中原和楚式戈相同,但援、胡部有形纹饰,其代表有三:1985年桃源县三元村1号墓出土一件铜戈,长方内,胡三穿。内的外端两面均铸凸起小乳钉及细线边框,在边框内铸阴线凤头符号。援、胡两面均铸虎兽决斗纹饰,虎作回首惊吼,翘尾、蹬足状,披毛由细线圆圈和小乳钉组成,前肢被兽口吞咬。

兽形似,圆首,双角直立,双目圆睁,凶猛狰狞。龙身布于援体正中,尾抵锋尖,背上铸棱脊。1985年益阳资江机器厂工地78号墓出土一件铜戈,方形内上有钺形穿孔,胡上三穿。内上纹饰与上戈同,援、胡部两面均铸兽面,可能为虎形图案。胡部有巴蜀文字符号。

1954年长沙楚墓中也出过一件与益阳所出式样、纹饰相同的铜戈,胡部文字似为“”字。

另一类型是长三角形正援无胡戈,其代表作有沅陵县五强溪水电站工地出土多件。一件内上椭圆孔,末端成圆弧,援身较宽,内上有云雷纹组成的兽首,援上近阑处两穿,援中脊一圆穿,由两个凸起的圆圈纹和云雷纹组成兽面。

另一件方内,内上大椭圆形孔,援狭长,似矛,中脊~圆穿,近阑处无穿。援两面兽面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