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周濮系铜剑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4: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60页(878字)

近二十年来,湘西、湘西北地区多处出土一批形制较为特殊的青铜剑,它既不同于楚式(即中原式)剑,也不全同于巴蜀式的剑,而和濮族创造的滇文化、夜郎文化的某些类型剑属同一系统,或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或有明显的文化影响因素,可能属于东周时期濮系民族的遗物。

其大体可分四种形式:第一种为扁茎无首短剑。茎正中有小穿孔,或一个,或呈一直线两个。剑格较宽,做扁箍状套在剑上,可以活动。

格上两面均有纹饰。

慈利官地5号墓所出,格一面重圈纹,一面为云纹。临澧太山庙5号墓所出,格一面三角纹,一面矩纹。

19号墓所出,格一面同心圆纹,间以圆点纹。常德县官山2号墓所出,格两面各饰三个同心圆纹,并以谷纹为地。

另外在常德德山、益阳新桥河战国墓中均出有这一形式的剑。第二种形式与第一种相近,但茎与身更不见明显分界、格更宽、且作梯形。现存4件均出土于保靖县四方城要埧战国墓地。一件梯形宽格上饰矩纹,一件饰S形纹,一件饰重圈纹,并以谷点组成方框,另一件饰网格纹。

第三种铜剑,剑短,菱形断面,由剑、格、柄三部分组成。格作长方形或宽梯形,柄近格处束腰,正中有凸起棱脊,上有成一直线的一个、两个或多个穿孔。临澧太山庙23号墓出土一件,扁茎嵌入格和柄中,柄首横断面扁圆形,饰数组大云雷纹,间以三角纹带,中部脊棱呈梯坎状,有两孔,用铜条与茎上两孔贯通铆紧,并打平。宽长方格上一面为大云雷纹,一面为方格和菱形格纹。

慈利零溪石板20号墓出土的一件,仅存剑和格,与太山庙所出形式相近,唯柄部饰复线米字纹,与格相接近束腰不明显,并呈竹节状。辰溪米家滩战国墓地采集一件,柄正反两面有云雷纹和曲折纹。

梯形宽格一面为回旋纹和水波纹,一面为云雷纹。溆浦田坪新田墓地采集一件,柄束腰形,一面饰半镂空圆纹,一面为双线菱格纹、曲折纹。

梯形宽格一面回旋纹、水波纹,一面为双线米字纹。

第四种铜剑,剑身、柄一次铸成,连成一体,无格,剑首扁圆,中空,俗称头形剑。保靖四方城要埧战国墓地出土一件,柄部一面铸圆点纹、水波纹,一面铸双线米字纹、曲折纹。辰溪米家滩13号墓柄首部饰简单纹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