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相、杨幺起义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46: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85页(411字)
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
南宋初年,鼎州武陵(今常德)人钟相利用巫教组织农民,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深得周围数百里地区农民拥护。建炎四年(1130)二月,金兵攻潭州(今长沙市),宋溃兵孔彦舟部窜扰鼎州,钟相遂聚众起义,众至数十万人,占领19县,被推为楚王,建号“天载”。至春夏间被孔彦舟军袭败,钟相和子昂被害。
余部杨幺、黄诚、夏诚、周伦等继续坚持斗争。绍兴三年(1133),杨幺被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少子钟仪为太子,有众20万人,在洞庭湖一带据险扎寨,陆耕水战,亦兵亦农,于阳武口一战歼灭前来镇压的宋军水军万余人。势力东起岳阳,西及鼎、澧(今湖南西北部),北抵公安(今属湖北),南至长沙界内。
屡挫宋军,多次拒绝招降。四年八月,宋高宗命湖北、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率军前往镇压。
五年六月,因叛徒黄佐、杨钦出卖,始为岳飞所破,杨幺投水后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上一篇:南唐灭楚潭州之战
下一篇: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