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长征转战湖南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52:5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99页(1145字)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机关86800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10月21日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向湖南边境推进。蒋介石迅即命令湖南、广东两省军阀调集重兵在湘粤边境汝城至仁化之间布置第二道封锁线,全力堵击红军西进。

10月30日,红军前锋部队进抵湖南边境。11月初,红军分三路前进,左路于4日攻克仁化县城口,右路在汝城城头寨、太来圩、大坪等地摧毁敌碉堡30余座,重创敌军,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相继入湘,胜利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向湘南纵深挺进。

蒋介石急忙重新调集部队,在北起衡阳,经郴州、宜章至广东乐昌的交通线设置第三道封锁线,并于11月8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且将入湘追击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周浑元所部8个师交其指挥。红军于10日佯攻郴县,钳制湘敌;13日攻占宜章,阻拒粤敌;红军主力从中间突破,于15日在良田、宜章之间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嘉禾、蓝山一带。蒋介石急忙调集40万大军在湘江沿线300里长的地方布置第四道封锁线,以16个师的兵力专事“追剿”,以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红军18日攻占道县,并在城南击落敌飞机一架、红军主力分两路进军,左路攻占蓝山、江华、永明(今江永县),右路于23日在宁远击溃湘敌李云杰部。各路红军渡过潇水,集结在道县、永明一线。11月27日,红军一部于广西的兴安、全州之间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控制了界首至觉山铺间的渡河点。国民党军南北对进,向红军发动全面进攻。红军在湘江沿岸浴血苦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接着进至桂北西延山区。

湘江之战,红军折损过半,减员至3万余人。12月9、10日,红一方面军又分三路进入湖南西南部的通道县境。

蒋介石立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上湘西的路上。在此情况下,中央红军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寻求战略落脚点的原定计划已无法实现。

但当时坚持“左”倾错误的领导者博古、李德等人不顾敌情严重,无视红军在湘江之战后大量减员、极度疲劳和战斗力薄弱的实际情况,仍然坚持从通道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从而使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12月1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在芙蓉木林庵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前进的战略方向问题。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经激烈争论,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当日即以军委名义发出了西入贵州“十万火急”的进军电报。13日,红一方面军即从通道出发,分两路转兵西向贵州,摆脱了极其危险的处境。历史上称此为“通道转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