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红军游击队三年游击战争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53: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501页(526字)

1934年9月后,完成掩护红六军团西征任务的湘赣红军独立第四团留在湘南和当地赤色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

12月初,又以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途经湘南时留下的伤病员为主体组建湘南红军支队,约150人枪。不久,即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围剿”下遭受严重损失,中共湘南特委书记彭林昌和大部分红军游击队员牺牲,湘南红军支队余部30余人转移至郴县、桂阳、临武三县交界地区活动。1935年3月,红四团在资兴壕头圩战斗中损失严重,余部70余人转移至桂东东边山地区活动。

4月,又组建了湘南红军独立大队,在宜章、乐昌、乳源的骑田岭山区坚持斗争。

4月下旬,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两个大队约300余人进入东边山地区,与在东、西边山地区分散活动的4支红军游击队合并组成湘粤赣边游击支队,成立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在酃县、茶陵、桂东、资兴、郴县、永兴、汝城、宜章及江西上犹、遂川、崇义和广东南雄、始兴等16个县的范围内坚持游击战争。经过长期的斗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东边山,西边山和湘粤边以及耒(阳)安(仁)永(兴)等3块游击区。

至1938年初,上述各支游击队仍保存有600余人,分别整编入新四军暂编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和第一支队,开赴抗日前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