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58: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510页(661字)

以曾国藩为首的地主阶级武装。

清咸丰三年(1853),帮办湖南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将湖南湘乡练勇和江忠源的楚勇以及湖南各地练勇加以扩充编练而成。曾国藩先在长沙编练陆师,后至衡阳、湘潭分别设厂造船、制炮、募勇,编练水师。

湘军采取兵自招、将亲选、先选将、后募兵的组建方式。凡成立一营,先由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哨官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

所募兵勇,需取具结保,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使全军成为曾国藩的私有军队。

湘军只听命于曾国藩。朝廷只能通过曾国藩去指挥。

这种“兵为将有”的制度,是清代兵制的一大变革。湘军分陆师和水师两种,以营为基本单位。陆师每营勇丁500人,官佐5人,长夫180人,共计官勇夫役约700人。营辖前、后、左、右千哨,哨设哨官、哨长;哨辖1~8队,队设什长。

水师每营官勇447人,有扶蟹、长、舢板等船21艘,后调整为每营500余人,战船30艘。咸丰四年(1854)二月湘军正式建成,计有陆师13营6500余人,水师10营5000人。还有夫役、工匠等,共1.7万余人。以后,随着军事上的需要,不断扩充发展至12万人。湘军首领为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其主要将领有罗泽南、塔其布、杨载福、彭玉麟、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鲍超、刘长佑、王錱、刘松山、刘锦棠等。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旋即裁撤勇兵2.5万人。次年,除水师改编为长江水师,以及一部分陆军参加镇压捻军和苗、回民起义和收复新疆外,大部解散回乡。

上一篇:楚勇 下一篇: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