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江书院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5:33: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672页(661字)

在湖南醴陵。

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管乐倡建于城东门内。有讲堂、斋舍、朱子祠等,前建考棚。

以前临渌水,故名。道光九年(1829)知县陈心炳迁建于靖兴山麓宋西山书院故址,有头门、讲堂、内厅及“主敬”、“正谊”、“明道”、“存诚”、“道德”、“居业”六斋,旋又增“日新”、“又新”二斋,招正副课生童80人肄业其中。原书院概作考棚。教学重考课,规定诸生必须“居斋诵习,月课以文”,设“课簿”以登记其考试名次。

每人“立功课簿一本,每日清晨、午间、灯下功课,逐一注簿。如理经史何书,于何起止;理古文时文某篇,某首,学书临帖,据实登填,候山长不时抽阅叩问。

总期切实用功,毋庸虚假。

”山长如陈梦元、张九钺、周锡溥、余廷灿、罗汝怀等,皆一时名流。道光十六年起,左宗棠主讲三年(1836-1838),每月“朔望会订功课日记,为之引掖而督纨之”,又本“制外所以养中,养中始能制外”之旨,取朱熹《小学》八则,“订为学规,以诏学者”。光绪五年(1879)知县连自华设经课,教以训诂词章之学。

十七年(1891)罗正钧任山长,讲王夫之《噩梦》、《黄书》,宣传反清复明思想。二十八年(1902)知县张致安集诸生“谈时务”,并以新学课士。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次年改称中学堂。1912年,中学堂并入长郡中学,其地先后设农业学校、县立中学、乡村师范、县立师范等。

1951年并入醴陵一中。今为醴陵市教师进修学校。

1982年全面整修,恢复书院主体建筑,开辟陈列室,对外开放。有《渌江书院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