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6:45:5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792页(544字)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亦名正则,字灵均。楚国贵族。
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因遭谗诬,被疏远。
顷襄王继位,将其流放江南沅湘间。秦破楚,悲愤万分,怀石投汨罗江死。
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政治家和诗人。着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25篇,后人集为《楚辞》。
司马迁说:“屈原放逐着《离骚》。”“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史记》)《离骚》之作,开创楚辞一派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前承风雅后启汉赋之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甚大。屈着各篇作于何时何地,世间一直争论不休。察其内容,《离骚》当撰于放逐沅湘之际,《九歌》系据南郢、沅湘间祭祀歌词改编而成。
《九章》诸篇,多为其晚年流放沅湘时所作,其中《涉江》、《惜往日》、《哀郢》尤为明显;《悲回风》、《怀沙》乃自沉汨罗前之永诀辞。至于相传《天问》作于益阳县南弄溪之滨后建有祀屈凤凰庙处,则为未定之论。《楚辞》一书,有汉刘向辑本。现存最早注释本,为汉王逸《楚辞章句》。
北京、上海图书馆有该书明正德、嘉靖、隆庆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