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旧文学之争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26: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852页(419字)

五四运动后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湖南新旧文学之争非常激烈。

五四前后,旧文学以李澄宇、傅雄湘、郑际旦等为代表,反对新文学的兴起。1923年章士钊在北京主办《甲寅》杂志,诋毁新文学。20年代末,湖南省长何键提倡尊孔读经,推行“中小学文言运动”。

但湖南的新文化运动也特别高涨,针锋相对。五四后,长沙一些有名望的中学校长、教师如朱剑凡、陈宿凤等,他们大都在国外学习过,主张学校应教白话文。杨树达曾于1919年7月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教育与文学》,主张学校应教一些白话文和外国文学,并立即得到毛泽东等的赞成,在《湘江评论》增刊上发表文章与之相呼应。

1924年,教师赵景深、王鲁彦、陈子展等在长沙主办《野火》周刊,猛烈抨击当时省政府秘书傅雄湘反对白话文的谏言,傅雄湘不得不离开长沙回醴陵“避风”。1928年陈子展曾发表《文言文——白话文——大众语》文章,从历史演变角度驳斥固守旧文学的思想观点。

上一篇:湘乡文派 下一篇:寻根文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