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湘剧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53: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01页(387字)

地方大戏剧种。

旧称衡州班子,也曾称衡阳汉班,抗日战争时期始有今名。主要流行于湘南东部一带,并及江西永新、广东乐昌等地。

兼有高、昆、弹3种主要声腔及杂腔、小调,是保留昆腔剧目最多的剧种。传说源于明嘉靖衡州太守冯正伯从外地带来的戏班。清乾隆刊《清泉县志》上有演出《目连》、《观音》诸剧的记载。咸丰以来,有老天源、老吉祥等名班。

抗战时期曾建立抗敌宣传队宣传抗日。1949年后,衡阳市和桂阳县建有专业剧团。传统剧目500个左右,以“青红绿白黄”着名,即《青梅会》等五大本高昆混合演出剧目。现仍保留300来支昆腔曲牌。角色分老生、正生、小生、大花、二花、三花、正旦、小旦、老旦9行。高、昆、弹3类剧目具有不同的表演风格,高腔古朴,昆腔细腻,弹腔程式较多。

整理改编的传统戏《醉打山门》、《雁门关》、《打碑杀庙》、《贺府斩曹》等颇具影响。

上一篇:储声虹 下一篇:辰河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