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戏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53: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01页(416字)

地方大戏剧种。

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区。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1955年定今名。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并建立了老郎庙。

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戏)和围鼓堂(坐唱)3种演唱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

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融入湘西民歌、号子、傩腔而成,音乐为曲牌联缀体。早期演唱时,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击节以鼓,不托管弦,道光年间(1821-1850)开始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至今乐师仍保留着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

角色行当分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表演艺术朴实,擅长表现悲剧。高腔传统剧目中,保留了较多明清传奇剧本,以擅演目连戏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整理的《破窑记》、《李慧娘》和创作的民间故事剧《寡妇链》等获得省会演奖。

上一篇:衡阳湘剧 下一篇:荆河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