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7:04: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88页(591字)
【生卒】:1880—1942.5.27
【介绍】:
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笔名只眼、陈由己、陈仲等。
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首先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是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年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当选为总书记,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撤职,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抗战时期避居四川江津.1942年病逝。他是“五四”时期有一定影响的政治家,也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
他的杂文侧重于社会和政治问题.视野开阔,观察深刻,说理透彻.盛情热烈,文字爽快豪健,写法多种多样,除大量“随感录”外,还有一类政治性杂文,如《袁世凯复活》、《偶像破坏论》等,善于融描写于议论和抒情之中,重视杂文形象的创造;如《敬告青年》、《新青年罪案答辩书》等,融战斗的抒情于激切的说理之中;另如《克林德碑》则引古论今,层层剥析,行文舒卷,论证绵密,理论性和知识性结合得较好。陈独秀的杂文常署名“只眼”,读者反映这“只眼”常常给他们这些“瞎子”以“光明”(李大钊:《谁夺去我们的光明》)。
他的杂文收进《独秀文存》中,此外他还着有《陈独秀先生讲演录》等。
上一篇:陈学昭
下一篇: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