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7:06:0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97页(839字)

【生卒】:1914.1.3—

【介绍】:

原名周祖式,笔名有吴疑、苟寰等。

祖籍安徽旌德人,生于南京。小时家贫,读私塾。1927年入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

读书时参加救亡活动。1936年在上海时,曾与聂绀弩、田间编辑《文学丛报》,受到鲁迅的支持。

其后还参加欧阳山主编的《小说家》的编辑工作。1938年夏天,大学毕业后赴延安。

开始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并参加大型文学刊物《文艺突击》的编辑工作;第二年秋,参加八路军,被总政治部派往晋察冀军区任文艺小组组长。其间深入前线,写了《黄土岭的夕暮》、《开荒曲》、《侵略者的最后》、《消灭》等散文和通讯报告。

1944年,写了着名的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1945年,八路军联防政治部出版)和《海上遭遇》(与吴伯箫、刘白羽、金肇野合作)。同年冬,被派到重庆编辑中共机关刊物《群众》半月刊,同时写作了长篇报告《减租——一个片断》和《地道战》。

随后,他作为新华社和《新华日报》特派员,参加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新闻工作,曾到华北、东北、华中等地采访,并随三人小组到各地检查执行情况。其间写了三部报告文学:《晋察冀行》(1946年,阳光出版社)、《东北横断面》(同年,今日出版社)和《松花江的风云》。这些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日本投降前后东北的复杂形势,东北解放区的民主建政和重建家园的努力,揭露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阴谋。1946年夏到1949年春,先后担任中共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副书记。后受党的派遣到香港从事文化工作。在香港参加了茅盾、楼适夷主编的《小说》月刊的编辑工作,主编“北方文丛”,介绍解放区的文艺作品。

1949年5月回上海后,连续出版了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知识出版社)、《燕宿崖》(新文艺出版社),杂文集《北望楼杂文》(文化工作社)和评论集《新的起点》(群益出版社)等。解放后,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四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