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汉语大词典第九卷 更新时间:2018-12-13 08:33:2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174页(500字)

“[义]”的繁体字。

《集韵》羁切,平支,疑。【1】仪容;状貌。《逸周书·籴匡》:“服美义淫。”{俞樾}《群经平议·周书》:“义, 当读爲仪。《周官·肆师》注曰:‘古书仪但爲义。’是其证也。

仪淫者, 威仪盛也, 故与服美并举。”《汉书·高帝纪下》:“遣诣相国府, 署行﹑义﹑年。”{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行﹑状﹑年纪也。”【2】仪制;法度。《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义, 帅长幼之序。”{孔颖达}疏:“朝以正班爵之等义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引{王念孙}曰:“义, 读爲仪。正义曰:‘朝以正班爵之等义。’等义, 即等仪。

{孔}读得之……旧本《北堂书钞·礼仪部二》引此正作仪。

”《晏子春秋·外篇上一》:“今{齐国}五尺之童子, 力皆过{婴}, 又能胜君, 然而不敢乱者, 畏礼义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外篇》:“此义字非仁义之义, 乃礼仪之仪。《周官·大司徒》:‘以仪辨等, 则民不越。’{郑}注曰:‘仪, 谓君南面臣北面, 父坐子伏之属。

’故曰:‘不敢乱者, 长礼仪也。’古书仁义字本作谊, 礼仪字本作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