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365页(232字)
【1】茅草盖的堂屋。
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 以标风操之高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杜少陵}在{成都}有两草堂﹐一在{万里桥}之西﹐一在{浣花}﹐皆见于诗中。”{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锺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唐}{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清}{纳兰性德}《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爲君搆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