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代偿间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298页(753字)
亦称“完全的补偿间歇”。
凡配对时间与代偿间歇之和等于基本心律的两个心动周期者,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原意是,此代偿间歇期恰好完全代偿(或弥补)了已经缩短的配对时间。完全性代偿间歇反映了基本心律不受早搏的影响而没有发生节律重整,也就是说,基本心律的起搏点具有保护机制。完全性代偿间歇中的传导顺序如图所示。
室性早搏的逆行传导在房室连接区内与窦性激动(S4)彼此互相干扰,因此早搏性激动无法到达窦性起搏点,不会干扰到窦性心律,因此接下来的窦性激动(S5)将会准时出现,因为窦性周期没有受到重组。这种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完全可以补偿早搏的早期度。早搏前后的激动之间的距离(b-c)等于两个连续窦性激动之间的距离(a-b)。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的原因除上述外,均与基本起搏点的保护机制有关,主要有:(1)早搏(主整)起搏点与基本心律(被整)起搏点不在同一“双房单腔”或“双室单腔”中,故早搏激动侵入基本激动的机会较少。(2)早搏激动与基本激动可在窦房联接区形成传入性或(和)传出性窦房结性绝对干扰,或在心房内(产生房性融合波)、连接区(致连接区绝对干扰或生理性室房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产生室性融合波)发生干扰(有的为多水平干扰),致早搏激动无法侵入基本起搏点。(3)各种完全性传导阻滞的存在,如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阻滞、连接区的单向或双向传导阻滞等。(4)基本起搏点周围具有传入阻滞,如双重并行心律。(5)少数例子的室早既引起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又导致早搏后反射性窦性抑制,两者的综合巧合地产生完全性代偿间歇。
(6)在窦性心律不齐的基础上原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可因时间上的巧合而呈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的传导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