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梗死性Q波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6:42:3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320页(463字)

指心肌梗死以外的病症所引起的异常Q波。

多见于Ⅱ、Ⅲ、aVF、V1~V3、Ⅰ、aVL等导联。其主要发生机理可能与电轴偏移、心脏移位、心脏激动传导途径异常、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局限性电静止区、纤维化或其他成份代替心肌、室间隔肥厚及植物神经直接或间接刺激等有关。据报道临床上有20余种疾病可以出现非梗死性Q波,包括:横位心(妊娠或腹水)、右心室肥厚、显着左心室肥厚、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显着肺气肿、肺梗死、肺心病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严重心绞痛时心肌缺血、心脏外伤、心脏肿瘤、急性胰腺炎、肺炎伴休克时、胶原性疾病、脑卒中、某些代谢性或神经性疾病等。

这些疾患由于在心电图上可以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改变,有人亦称之为“假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易将非梗死性Q波误诊为心肌梗死,因此掌握Q波形成原理、病症及规律,认真鉴别梗死性Q波与非梗死性Q波甚为重要。必要时可配合X线、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谱分析等检查,结合临床综合进行判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