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侧壁梗死周围阻滞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08:4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427页(429字)
亦称“前侧壁分支性梗死周围阻滞”。
系Grant根据First(1950)提出的“梗死周围阻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属分支性梗死周围阻滞,是前间壁,特别是高侧壁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指前侧壁心肌梗死损坏大量左前分支纤维时而发生的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向量表现为初始0.04S QRS向量向下,背离左室的前外侧面,而终末QRS向量指向前外侧面,两者之间的角度超过110°,方向基本相反。
心电图表现为:(1)Ⅰ、aVL导联出现宽达0.04s以上的病理性Q波,并在指示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之后继以增宽的迟晚终末R波;(2)少数情况下QRS时限可>0.12s;(3)QRS电轴左偏,接近-60°。
前侧壁梗死周围阻滞
A.正常室内传导时的QRS平均电轴(m);B.前侧壁梗死周围阻滞的起始(i)与终末(t)QRS向量。
上一篇:前壁心外膜下损伤
下一篇: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