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S2S3综合征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57:3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605页(565字)
指Ⅰ、Ⅱ、Ⅲ3个标准导联均出现终末的S波。
这是由于QRS终末向量指向右上,位于额面-90°~-150°之间,投影在Ⅰ、Ⅱ、Ⅲ导联轴的负侧,故产生S波。S1S2S3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尚有分歧。
通常认为除上述3个导联均出现S波外,尚须S>0.3mV,SⅡ>SⅢ。也有人认为S≥R时方可诊断为S1S2S3综合征。
近年有人证明S1S2S3综合征是一种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变异型。本综合征可见于下列情况:(1)正常变异,主要见于临床与心电图表现均无异常证据的健康儿童或瘦长体型的年青人,可能代表婴儿期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优势的继续,但大多数S<R;(2)成人多提示右心室肥厚,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肥厚时,也可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右心室肥厚;(3)偶尔,前壁心肌梗死,特别是心尖部心肌梗死,也可以出现S1S2S3综合征。
S1S2S3综合征心电图
病人男性,26岁。查体时发现心尖部2/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正常。
图示三个标准导联均出现深的S波,SⅡ>SⅢ,RavR>RavL。QRS电轴-96°,V5导联R/S<1。
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S1S2S3综合征,顺钟向转位。
上一篇:R/Q比值
下一篇: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