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骤

书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 更新时间:2019-03-08 16:53:0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009页(293字)

中国古代关于运动变化的一对哲学范畴。

渐指细微的量的变化;骤指突然的由量变到质变。先秦时代已产生关于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变化的思想。《管子》提出“革物当以渐”。庄子则强调事物“骤”变而忽视渐变过程,“物之生也,若骤若驰”(《庄子·秋水》)。

以后的哲学家亦多坚持事物的变化发展“皆以积渐”的观点。北朝范缜明确提出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渐”变与“忽”(骤)变,“有忽(骤)有渐,物之理也”(《神灭论》)。

北宋张载提出“化而裁之谓之变,以着显微也”(《正蒙·神化》)。之际王夫之把“变化日新”分为量的变化和质的更新“推故而别致其新”(《周易外传》卷二),较深刻理解了由渐到骤变化规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