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中的消费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62页(1801字)

《潜夫论》是东汉着名思想家王符的代表作。王符处于东汉由盛而衰的时代,虽怀有治国之才,但目睹当权者的腐败,不愿结交权贵,乃隐居着书立说,总结治国经验,成《潜夫论》一书。该书思想深刻,哲理性强,为后世学者所注重。其中与消费有关的思想主要有:(1)强调治国必须富民,认为富与治,贫与乱是紧密相联的。社会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保证,人们才会安居乐业、遵守礼仪道德、接受教化。如果社会经常处于贫困之中,人们就会弃善而从乱。“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2)认为富民富国必须守本。守本则富,背本则贫,并打破了传统的一元化的本末论,而提出了多元化的本末论。认为农工商学皆有自己的本末。“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贫则而忘善,富则乐而可教。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辩为末”。(3)强调致富要走正道,以正当的手段致富,反对以歪门邪道和不正当的手段致富。凡是善于掌握规律,通晓天时地利,勤于劳作,大力发展农牧业,使五谷丰登,成群,取得大自然的财力,这种富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而那些不务正业,巧取豪夺,投机诈骗等以不道德的手段取得的财富则是可鄙的。“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六畜生于时,百物聚于野,此富国之本也。游业末事,以收民利,此贫邦之原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今工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饬之,以欺民取贿,虽于奸工有利,而国界愈病矣。”“今商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币,以惑民取产,虽于淫商有得,然国计愈失矣”。在王符看来,君子不忧虑自身消费水平不高,而忧虑致富不走正道的无德之行。“故君子曰: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4)要提高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提倡节用,反对浮华。王符认为,保证社会消费必须发展生产,如果一个社会从事生产的人多,单纯消费的人少,则消费品的供应就很充足;如果生产的人少,单纯消费的人多,供求矛盾就很紧张,就会处于贫困状态。“一夫不耕,天下必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必受其寒者。”“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今民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而习调欺,以相诈绍,比肩是也”。不事生产,专讲侈华,必然最终导致社会贫困和动乱。(5)要通晓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防止由富向贫的转化,保持社会消费的稳定与发展。王符认为,富与贫,治与乱,安与危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所以,圣明的统治者,居安思危,教导人民,勤劳节用,防止由富变贫。“故明王之养民也,忧之劳之,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6)提倡节用,反对奢华和虚妄迷信消费。王符认为,节用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会使国家长治久安;奢侈和迷信会走向衰败。西汉孝文皇帝衣食住行躬行节敛,欲造露台,因计算需用百金投入而作罢,因而使王朝有“文景之治”。而如今的达官贵人却都在追求奢华,腐败成风,这是国家衰亡的不祥之兆。“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他还指出,一些人不是在正当消费上下功夫,而是把钱财用在大搞迷信活动,败坏社会风气,既害自己,也害国家。“今多不修中馈,休其蚕织,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诬细民,荧惑百姓。”“或弃医药,更往事神,故至于死亡。不自知为巫所欺误,乃反恨事巫之晚,此荧惑细民之甚者也。或裁好缯,作为疏头,令工采画,雇人书祝,虚饰巧言,欲邀多福”。他认为此等无谓消费,对社会危害极大,应明令禁止。“此等之俦,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于世,而坐食嘉谷,消费百日,毁败成功,以完为破,以牢为行,以大为小,以易为难,皆宜禁者也”。王符认为,山林再大,经不住烈火的燃烧,江海水深,却永远灌不满漏底的水杯。奢侈,迷信愚妄的消费,会使国家、社会的财富消耗殆尽,导致整个社会的贫困而引发天下大乱,后患无穷,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制止。“今天下浮侈离本,僭奢过上,亦已甚矣!凡诸所讥,皆诽民性,而竞务者,乱政薄化使之然也。王者统世,观民设教,乃能变风易俗,以致太平”。

上一篇:分别贫富法 下一篇:崔实的消费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