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规模效益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64页(762字)

由于消费本位规模的选择,致使消费者与消费资料之间的物质发生变换而产生的效益。

不同的消费资料使用价值的技术特征制约着与其相对应的消费本位规模。例如取暖,若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火炉,则必须分别送煤、生火、添煤、照料、清除炉灰。这种消费本位规模过于分散狭小,浪费劳动和物质。如果用一个巨大的发热中心来取代那些单独的火炉,要经济得多。

这就是取暖方面的规模消费效益。其他方面的消费也是如此,都有一个消费规模的选择问题。

考察消费规模效益必须研究消费过程的投入要素。消费过程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前者又可具体分为消费过程耗费的物化劳动和占用的物化劳动。耗费的物化劳动主要是消费对象;占用的物化劳动主要是消费工具和消费设施,它们多次参加消费过程,直到逐步磨损耗尽,才在实物形态上退出消费过程。由于消费过程在时间上存在着或长或短的间歇,这就使消费工具和消费设施在这种间歇时间内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消费工具和消费设施在一定消费本位内集中的程度,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过程所占用的这一部分物化劳动的闲置程度和有效利用程度,从而影响到消费过程的规模经济效益。

消费过程中投入的活劳动,同样也可具体分为消费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和占用的活劳动两部分。由于消费过程在时间上存在着间歇性,客观上也会使一定消费本位内占用的活劳动周期性地处于闲置状态。因此,在一定消费本位内集中的活劳动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该消费本位占用的活劳动的闲置程度和有效利用程度,从而影响到消费过程的规模经济效益。

考察消费过程的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是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高消费过程所占用的工具、设施的有效利用率和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每个消费者人均分摊的消费费用。

上一篇:消费的社会效益 下一篇:消费效果评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