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 爱与意志 1969(1)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第423页(7482字)

罗洛·梅的另一部名着《爱与意志》自1969年出版以来,一直保持着畅销的势头。这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罗洛·梅站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研究人性;站在心理学角度(更准确地说是站在心理治疗的角度)去研究爱、研究性。这种新的视角,新的视点,是其他各类讨论爱的书籍所不具有的。

如果读者能先后读一读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和罗洛·梅的《爱与意志》,你就不难发现罗洛·梅从心理治疗角度研究爱的独特视角。《情爱论》也回答了不少关于爱的问题,诸如究竟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会一见钟情?动物也有爱情吗?人们究竟为什么相爱?怎样解释那种至死不渝的生死恋?瓦西列夫所引述的大量世界文学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站在坚决摒弃宗教禁欲主义的立场,认为男女相爱是合理的、正当的,但同时要考虑到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然而罗洛·梅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发现,大多数病人丧失了爱与意志的基础,缺乏爱与意志的能力。这些病人并不像维多利亚时代的病人那样,感受到本能的压抑,而是感受到极度的空虚、孤独、自我异化和生活无意义等痛苦的情绪体验。他们可以在毫无激情、没有任何体验的条件下从事性的活动。从事这种活动并非出于爱,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一来,性活动本身的意义丧失了,对于这些人来说,这种活动再也没有任何激情可言。

罗洛·梅从临床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指出当代西方的性泛滥是对爱的一种反动。现代西方人成功地把爱从性中分离出来,并作为性的反面,从而导致了“新清教主义”的产生。这种新清教徒同以往清教徒不同,以往的清教徒是有爱而无欲,新清教徒则是有欲而无爱,走向了对爱的反动。

二、罗洛·梅站在过去与现在、潜意识与意识等诸关系与联系的焦点上,去研究心理治疗过程的阶段性。这是《爱与意志》中的又一特点。

罗洛·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常遇到患者很久以前被压抑的记忆忽然出现,即潜意识上升为意识,有一种“我早已知道”的感觉,这说明潜意识并没有真正被遗忘。因此,罗洛·梅认为,在心理治疗时,研究潜意识不必机械地问哪些创伤被压抑,而应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患者现在为什么要拒绝自己。他认为,在心理治疗时应注重患者的现在,但并不忽视过去。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过分强调患者的早年经验。他认为,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我们不必浪费大量时间去挖掘被遗忘的创伤,而应集中注意力,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鼓励他认识人生的意义,负起不可逃避的责任并自由选择。看来,治疗者不应把病人的生活史,特别是早年经验作为解释疾病的依据,因为患者的过去已构建成现在所有关系的一部分,是存在的各个层次中的一个较低层次。决定患者致病的因素不可能像弗洛伊德那样在早年经验中找到,应该从存在的各个层次中发现致病的原因。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不仅明确论述了心理治疗的各个阶段,而且对各个阶段中决定患者致病的因素和原因作了精辟的阐释。

罗洛·梅认为,心理治疗的过程包括欲望、意志、决心三个层次。“当患者的心理整合由一个层次导向另一个层次时,他前面的那个层次仍呈现在下一个层次里。而意向性则呈现在全部的三个层次中。”看来,心理治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向整合发展的过程。

欲望是第一个层次。它指的是人或动物都有的表现于知觉层的一般欲望,是心理治疗的中心部分。因为人类压抑欲望的恶果必然产生剧烈的焦虑,只有通过心理分析才能使患者把这种欲望呈现到自我知觉中。这种呈现要靠自我的体验才能做到。因此罗洛·梅认为引出患者欲望只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这样就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从欲望到意志是心理治疗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把自我欲望知觉引入到自我意识之中。患者经验到了“我是有欲望的人”,从而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便与人信赖地交往,这便足以取代先前对欲望的压抑。看来,“意志所指涉的不是欲望的否定,而是把欲望提升到意识的更高层次上”。

从意志到决定是心理治疗的第三个层次。它是指患者朝向自我实现、自我整合与成熟的特殊意识层。这个层次是在欲望受到强化,并被意志所肯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自我决定、自我责任感与长远目标的重要层,这样一个人才真正达到了心理治疗所应达到的目标。

三、罗洛·梅站在自我与自由、潜力与责任感等诸关系与联系的立场上,去认识社会,去适应社会,去与社会达成协调。

罗洛·梅强调一种“自由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人格学说,主张自我必须与社会统合,重视自我同社会的相互作用。他强调人有选择的自由,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选择,人类的潜力与责任感与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他把“自我独立性”和“个人与社会之整合”看作是组成人格的四种原则中的两种。他认为,人类的自由选择必须依赖于自我的建立及自我与社会的协调,强调一个独立自立、与众不同的自我体的存在。在形成独特的生活模式之前,个人必须接受他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合成体。他坚持认为,自由的个人在各种影响力之下,尚有余力来实现他的自由选择,并发掘和坚持他的真实的自我。

为了维持自我,自由的个人必须与社会统合。统合表示相互作用——社会既可以影响人,人亦能反作用于社会。那么自我究竟如何表述?他认为,自我是一个活生生的,并实际存在的实体。它是由思想——情感——直觉——行为所组成的单元。自我是一种能力,由这种能力,个人知道他所扮演的角色;自我是一个中心,从这个中心个体看到并经验到自我各方面形形色色的活动。人的生存即是保持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使自我与其他事物或人分离而取得独立。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谁攻击这个中心谁就攻击这个人的基本生存。在强调自我中心的同时,他也强调自我肯定——一种保持自我中心性的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

虽然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的个体,但由于他生活于世界中,必然与其他人和物发生关系。在与他人他物发生联系的过程中,个体与他人或他物分享这一世界。罗洛·梅认为,一方面个体必须保持独立,以维护自我的中心性,另一方面自我必须与社会统合,必须同社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个体必须加入到这个世界中去,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独立和分享是人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双方必须配合得当。从精神生态学角度来说,过分强调独立,以致封闭自我的内在世界,会导致病态的心理现象;过度地参与和分享,也必然离自己的中心太远,也会损害自我存在,最终导致空虚和生活的无意义。

由此可见,罗洛·梅是十分强调人有选择自由的权力,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选择,人的责任与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因此,罗洛·梅相信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不仅是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使病人重新获得责任感,重新决定生活道路的唯一基础条件。

四、罗洛·梅站在心理学必须为人类生活服务,必须有助于解决人类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样一个立场上,强调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要注意“三个结合”。

罗洛·梅的“三个结合”是:把心理学理论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哲学观点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同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

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各类读者的热烈欢迎。罗洛·梅强调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爱与意志能力的丧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空虚、焦虑等痛苦情绪体验。传统的心理学,特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实验技术,忽视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爱情、选择等心理学问题的探讨,致使心理学理论抽象、枯躁,脱离了人类生活的实际。罗洛·梅对那种空洞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深恶痛绝。他曾经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讽刺心理学脱离实际的研究:一位心理学家死后带着一箱子论文、实验报告去见上帝。这位心理学家自以为成果丰硕,但上帝却沉默不语,且反问之:你这些成果对人类究竟有什么实际效用呢?上帝的问话使这位心理学家窘迫得无地自容。

心理学与哲学观点的结合,会使心理学的研究更深入。心理学是从哲学中脱胎出来的,它不应该也不能拒绝哲学思想的指导。《爱与意志》的又一个成功之处,就是罗洛·梅运用了大量的哲学概念,诸如存在、自由选择、意向性等。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是存在心理治疗的前提。《爱与意志》中的许多观点也都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的。尽管如此,罗洛·梅清楚地认识到,借助哲学思想的指导,目的是更好地为存在心理治疗服务,而不是为了哲学的发展。他说:“我个人是在精神分析学派内接受训练……要做好一个精神治疗员,他自己须首先认识人性是什么,远在欧洲存在精神医学发展之前,我就接受了这些文明发展中的‘存在’价值。但我绝不是一位存在哲学者。”可见,他很好地把握了与哲学结合的关系。

心理学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罗洛·梅曾经获得过艺术学士学位,他曾作为艺术家到欧洲讲学,有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他曾对青年人说,若要学好心理学,就必须精通文学艺术。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处处表现出了他的艺术家的气质和文学才华,难怪有些学者把《爱与意志》也看成为一部文学巨着呢!由于他把文学艺术渗透到心理学理论中,就使得《爱与意志》免于肤浅、枯躁的说教。读过这部着作的人,都会体验到其内容宽广,蕴含丰富,哲理性强,且文字优美,都会为罗洛·梅的学识和魅力所折服。

《爱与意志》一书除“序言”之外共有13章。

序言。罗洛·梅认为人类存在6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与肉体、不同文明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世纪,我们的内在价值(包括社会的、心灵的、文化的)正面临着全面破产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应该着力于寻求爱与意志的根源。在罗洛·梅看来,爱与意志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爱的意志将会成为一种操纵;而没有意志的爱,则会成为一种无意义的伤感。

第1章导论:我们的分裂性世界。爱与意志过去一向被人们视为对人生困境的解答,然而今天却失落了基础——获得爱过去一向被人们视为确立自尊的依据和基础,然而今天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和性关系的开放,爱己变得迷离并濒于毁灭——理性和意志力过去一向被人们视为作决定和行动的能力依据和事业成功的标识,然而今天意志本身的基础却成了需要追问的问题。在探索爱与意志的基础时,罗洛·梅从临床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从心理疾病患者的经验和症状出发,从艺术家与神经症患者的关系出发,发现大多数病态心理的产生根源是病人在爱与意志两方面出了毛病,发现文化因素、生物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的三角辩证运动是构成心理疾病的基本原因,发现无论是从艺术家积极的体验,或是从神经症患者消极的体验,体验到的都是一个分裂性世界。这个分裂性世界中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冷漠”。冷漠是情感的萎缩,是爱与意志的大敌。

第2章性与爱的悖论。罗洛·梅认为,西方的爱有四种情形:一为肉欲,即性欲;二为爱欲,即导向生殖或创造爱的驱力;三为友爱,即兄弟朋友之爱;四为博爱,即献身于他人幸福的爱。每个人对真实爱的体验都是这四种类型爱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在罗洛·梅看来,性与爱的悖论之一是性观念的开放并没有解决文化中性的问题;悖论之二是愈来愈看重性技术和做爱的手段,而忽视了双方精神方面的情感交流;悖论之三是现代的性解放和性自由已转变为一种新形式的清教主义。

第3章爱欲与性欲的冲突。这里罗洛·梅回答了性为何会丧失其活力的问题。他认为性之所以丧失了活力乃在于性欲与爱欲的分离。现代人把性欲放在与爱欲敌对的位置上,用性来避免爱欲涉入所可能产生的焦虑,今天我们追求性的官能享受正是为了借助性的力量来逃避爱欲。性欲的目标是满足和松弛,爱欲是对个人意向和行为意蕴的体验,是文化活力的核心。借助性欲,肉体的紧张状态的积累与解除,是无法使爱欲得以回归的。

第4章爱与死。这里罗洛·梅讨论了爱与死的关系。关系之一是死亡的意识强化了人们对爱的渴望,爱又同时增强了人们的死亡感,爱与死的体验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关系之二是以性迷狂来掩盖现代人对死的恐惧,为此而期望爱的长期拥有,压抑死亡意识的出现。生来就呈对立两极的男女之爱,既具有喜剧色彩,又具有悲剧意义。

第5章爱与原始生命力。柏拉图认为,“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爱欲与原始生命力是同一的”。罗洛·梅认为爱与意志的源泉就是这种原始生命力,这种自然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开始是非个性的,经由意识的深化与拓展,它成为个性化的力量,为建造自我的个性服务。这种力量整合于整体的人格之中时.它就代表着“建造自我”“塑造个性”的建设性的力量,成为创造性的源泉;反之,则起破坏性的作用。

第6章对话中的原始生命力。罗洛·梅认为原始生命力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原始生命力被体验为一种盲目冲动时,为第一阶段;当原始生命力进入反对他人,攻击他人,迫使他人来迎合我的需要和愿望的自我确证时,为第二阶段;当原始生命力成为一种同他人相互合作、相互肯定的力量时,为第三阶段。判断原始生命力有三条标准:(1)对话是使原始生命力免于陷入混乱的最重要的标准;(2)必须采用自我批判的方法,承认自己的信念往往有一种盲目性和自我扭曲;(3)由原始生命力所引导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个人的整合和人际关系的拓展,是否有利于他人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拓展。

第7章意志的危机。这里罗洛·梅开始讨论意志的问题和意志的危机。他认为意志的危机并非来源于个人世界中有无力量,而是来自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个人觉得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员是威力无比的,在征服自然方面,人类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大;然而另一方面,个人却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体对这一切毫无影响,在自然面前自己是软弱无力的,两种矛盾的体验最后导致意志的瘫痪。

第8章愿望与意志。意志和愿望是相互作用、互相关联的。意志给愿望以自我指导,愿望给意志以温暖、满足、新鲜感和丰富性;意志保护愿望,使愿望持续下去而不冒巨大的危险,然而若没有愿望,意志也就丧失了它的新鲜血液,丧失了它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只有意志而没有愿望,你就是一个干瘪的清教徒;如果你只有愿望而无意志,你就是欲望的奴隶。

第9章意向性。这里罗洛·梅讨论了意向性的含义。他说,意向性是指一种给经验以意义的结构。意向性是我们对即将来临的各种可能性的想象性参与,它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同时也是愿望与意志问题的关键。

第10章心理治疗中的意向性。意向性是完整地理解愿望、意志和决心的基础。把愿望(发生在觉察的水平上)、意志(发生在自我意识的水平上)、决心(发生在主体意识的水平上)三个不同的心理层次结合起来,正是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由于意向性存在于三个层次中,因此,在这三个层次上对心理治疗作一说明,可更充分地揭示意向性的意义。

第11章爱与意志的关系。罗洛·梅认为,爱与意志都是经验的联结形式。即爱与意志都表现了个人向对方的延伸、拓展和趋进,表现了个人希望影响他或她或它,而与此同时又敞开自己,以期被对方所影响。爱与意志是塑造、形成和联系世界的方式,它希望通过我们所爱和我们感兴趣的人,从这个世界得到一种回应。爱与意志的关联,并不是一种自然给予我们的状态,而是一种任务,是一种指向成熟、整合和统一的成就。因此,爱与意志是人与人之间的经验,这种经验使我们能够对他人发挥有意义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受到他人的有意义的影响。

第12章关切的意义。关切是冷漠的对立面,在关切的状态中,某些事情显得十分重要。从关切的对象而言,关切是对他人,是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视为自己的痛苦欢乐;从关切的本质而言,关切是爱欲的必要源泉,是柔情的必要源泉,是意识到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我们由此发端的共同的人性基础。

第13章意识的交融。罗洛·梅认为,爱与意志都是沟通意识的形式,同时又都是一种情意(affect),即一种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方式。一种情感或影响,同时也就是创造和形成某种东西的方式。因此,无论爱与意志,都是在他人身上创造某种意识的方式。当然,爱与意志都有可能被滥用:爱可能成为一种依附,意志则可能成为对他人的操纵。依附的爱和操纵的意志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我们的行动中,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爱与意志的本质。爱与意志的缺乏可能导致我们与他人的分隔疏远,长此以往则会使我们变得冷漠。

本书的结尾,罗洛·梅满怀期望地说:“因为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又塑造着我们自己。而这,也就是孕育和拥抱未来的全部含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