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将军(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850页(2263字)
【原文】:
将军精悍姿,齿齿碎铁石。(2)
在昔童稚中,但闻饱经术。
纵横骋柔翰,丹雘间金碧。(3)
有司塞明昭,敞邑屈词伯。(4)
芹音春水生,冠玉侍重席。(5)
脱略章句陋,搜抉穷理窟。(6)
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7)
丈夫报主怨,岂必蒙清秩。(8)
苍然请去位,满面秋栗烈。(9)
正当摩厉间,一鼓拔劲敌。(11)
屯兵沔水源,千里斧截截。(12)
浩荡排烟旻,西极安屼嵲。(13)
奈何国无人,腐儒秉旄钺。(14)
赏予入私门,金汤授盗贼。(15)
公时奋臂争,反遭献玉刖。(16)
三军视马首,恸哭天下壁。(17)
功成坐龃龉,愤怒须插戟。(18)
中宵拔剑赴,肃肃整劲翮。(19)
吐气风云生,搴旗陷坚列。(20)
贯穿死生地,蹀血天地黑。(21)
势虽众寡悬,形未雌雄决。(22)
路穷断首尾,众尽乃手格。(23)
岂知龙虎逝,黯淡山川色。(24)
百万尚震惊,呜呼死诸葛。(25)
长城但自坏,千古痛稠结。(26)
肉食无远谋,野史有直笔。(27)
酒酣歌节士,皛皛霜月白。(28)
【原文作者及介绍】:
安如山
安如山,字汝止,广汉(今属四川)人。善击剑,左右射。读经史百氏之书。端平元年(1234),曹友闻辟安为掌书记,不起。友闻战死,如山往收其骨,葬于其先人之侧。乃东下,老于会稽。
【译文】:
将军仪表堂堂,一副精悍的英姿;他那整齐有力的牙齿,仿佛咬得碎铁石。在我幼小的时候,只听说他是一位饱学之士,文采斑斓,下笔不止。可惜昏庸的上官不用明哲之才,仅给他一个荒远军州的教授位置。他精心培育自己的弟子,使荒僻的地区充满了文化空气。他抛开那些陈腐的章句之学,自出手眼,抉发新义。这里的教育事业刚刚开始,西北方踏进了入侵者的铁蹄。他要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虽然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他神色庄严如秋之凛烈,毅然抛开教授的讲席。精兵强将聚集在身边,大西北飘扬着将军的战旗。正当两军相持之际,他一举消灭了骄悍的强敌。沔水之源,刀枪林立,在战尘弥漫的西北边境,他的军队如高山一般巍然耸峙。可叹国中无人,统帅大权竟由腐儒操持。朝廷的赏赐中饱私囊,坚固的防线白白放弃。将军奋臂力争,却遭到无能统帅的排斥。献玉反遭刖刑,英雄被腐儒牵制。部下望着痛苦的将军,恸哭流涕。眼看胜利化为泡影,他愤怒得须髯开张,如同斜插的剑戟。愤怒、痛苦也是无奈,他不得已拔剑挥师;以必死的决心,争取那希望渺茫的胜利。战场上他叱咤风云,斩将拔旗,在强敌的包围中,纵横突击,直杀得血流成河,昏天黑地。尽管敌我兵力悬殊,却一时难分雄雌。最后的退路被切断了,兵士也所剩无几。将军徒手与敌军格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终于战死,山川为之失色,三军为之震惊,百姓为其出涕。是昏庸的统帅自毁长城,千古遗恨令人悲愤难抑。愚蠢的官僚自无远谋,我要用手中的笔,把将军的英名大书青史。酒酣歌罢,悲愤难平,但见月光如霜,洒满了大地。
【集评】:
今·李济祖:“我国古代叙事诗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篇幅短小,只述写故事的大略梗概,抒情性强。这首诗正继承了这一传统。不同的是常见的叙事诗由于篇幅限制,总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作为表现对象,而此诗独能在280字中概括主人公的一生,并且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既完整又丰满,这在宋人的叙事诗中是罕见的。”
(《宋诗鉴赏辞典》第1289页)
【总案】:
本诗作者安如山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生长于蜀中,善击剑,左右射,读经史百氏之书。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格类型与曹友闻很相似。也许正因为如此,曹友闻曾于端平元年(1234)辟他为幕府掌书记。但安如山大概认识到南宋君臣的昏庸腐朽,曹友闻虽然一时威名远播,在昏君佞臣的牵掣下终难施展,因此没有应聘。友闻战死之后,安如山往收其骨,葬于其先人之侧,然后乘舟东下,终老于会稽。这首诗当为安葬曹友闻之后所作。
这是一首纪传体叙事诗。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出一个威猛刚烈、叱咤风云的爱国英雄形象,以及他自投笔从戎到赍志以殁的传奇式的一生。曹友闻是一个奇才。他原本是一介儒生,虽有文才学问,却屈居于天水军教授的清苦之职。假如不是元军南侵,他也许会在青灯黄卷的书斋里终其一生。从这一方面说,时势造英雄未始没有道理。然而,宋代文人中,高言扫荡胡尘收复失地者很多,而真正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者却极少。确有其才不得施展的应该也有,但多数人恐怕只是言志抒情而已,这是不能认真追究的。曹友闻在战火逼近时不求苟安于书斋,不取嘉遁之高名,毅然走出故纸堆,奔赴沙场,这已是难能可贵;而他在一系列战斗中,以其大智大勇,为宋军赢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既显示了书生的英雄本色,更使得南宋君臣百姓感到国中有人,战胜有望,这是何等的不同凡响,何等的令人振奋!然而,昏庸的南宋朝廷虽然授予他一大串官衔,却在他之上安插了一个不懂军事的腐儒赵彦呐为统帅。他不听曹友闻的正确决策,勒令曹友闻从沔阳山地调到敌骑所长步兵所短的大安平原,从而使得曹友闻全军覆没,身死疆场。这又是何等惨痛的悲剧!假如只是腐儒无知的失误犹可原谅,但也许是忌刻曹友闻功名太高,升迁太快,怕威胁到自己的位置,而欲置之于死地吧!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