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10页(1442字)
一、概述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0%~15%,其中CD3+大颗粒淋巴细胞为激活的细胞毒T细胞,而CD+3者为NK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T细胞型和NK细胞型。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T—LGL型:反复感染,脾脏轻度肿大,可有全身B症状,部分患者症状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2)NK—LGL型:B症状明显,肝、脾肿大,淋巴结及胃肠道易受累。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数>5×109/L,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占50%~90%,持续 6个月以上。
(2)骨髓象:可见红系细胞增生低下,髓系细胞成熟障碍,大颗粒淋巴细胞呈间质性浸润,散在成团。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为胞浆丰富,浅蓝色,含有数个或粗或细的嗜天青颗粒。核圆或椭圆,染色质呈块状,核仁不易见到。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强阳性,特异性酯酶(CE)阳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弱阳性或阴性。
(3)免疫表型
1)T—LGL:CD3+,CD8+,CD16+,CD57+,HLA-DR+,TCRα、β阳性;CD4-,CD56-。
2)NK—LGL:CD2+,CD10+,CD56+;CD3-,CD4-,CD57-。
当患者反复感染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时,应考虑本病。若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符合上述标准,可做出诊断。
三、评论
大颗粒淋巴细胞(LGI)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的10%~15%。虽然在形态学上它们有共同特点,但实质上包括两类细胞,即CD3—T淋巴细胞和CD3—细胞,通过不同的免疫表型,可以做出区分。正常情况下,CD3—细胞占LGL的60%~80%。LGL白血病也相应分为两大类:CD+3/T细胞LGL白血病和CD—3/NK细胞LGL白血病。前者约占85%,后者为15%。在WHO(2001)的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此两类白血病作为独立的疾病分别描述。
LGL白血病临床表现变化较大。据报道,有些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并无升高,某些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并没有粗大颗粒,此时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据免疫表型与TCR/NKR基因克隆性重排。
T—LGL白血病常并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纯红再障或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CMV或HIV感染可导致反应性或一过性LGL升高,在鉴别诊断时应予以注意。当患者LGL绝对值升高,临床表现严重感染,即使病程未满6个月,亦应及时做出诊断,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