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缔组织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30页(1591字)

肾结缔组织肿瘤来源于肾实质或肾包膜之间叶组织,可形成不同成分的肿瘤。其良性肿瘤包括: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混合肿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恶性肿瘤有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肿瘤可在肾内,也可向肾周围生长。

1.临床表现

(1)腹部肿块:良性者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可随呼吸而活动;恶性者生长快,表面多呈结节状,质地较硬,可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

(2)腰痛: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以季肋区为主。

(3)血尿:肿瘤侵及肾盂肾盏时出现全程血尿。肾血管瘤可表现为大量肉眼血尿。

(4)高血压:肿瘤位于肾门或肾窦部位,常因压迫肾动脉而造成肾缺血,导致持续性高血压。

(5)消化道症状:系肿瘤压迫消化道所致。

(6)肾积水表现:可因肿瘤压迫肾盂或输尿管致上尿路梗阻。

以前三种症状为主。

2.检查

(1)X线检查

1)尿路平片:肾区可见软组织块影。如含脂肪可见透光区。

2)尿路造影:肾影增大,形态异常,肾脏移位或旋转不良;肾盂肾盏受压变形、移位、充盈缺损,破坏严重时,肾脏可不显影。

3)肾动脉造影:肾内良性肿瘤示瘤区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周围血管弧形移位;恶性者显示肿瘤血管及造影剂聚积;肿瘤向周围生长可见增粗的包膜下血管及侧支循环。

(2)B型超声检查:良性肿瘤显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恶性结缔组织肿瘤边缘多不清晰,可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

(3)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与位置、与周围器官的关系。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正常肾实质明显增强,肿瘤为轻度增强的低密度区。

(4)MRI检查:良性肿瘤显示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密度一致;恶性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坏死或液化,呈边界不清的分叶状或类圆形。

3.诊断标准 不同成分的肿瘤临床表现及检查有很大差异,确定诊断依靠病理检查。

4.鉴别诊断

(1)腹膜后或腹腔内肿瘤:表现为腹部肿块和腰痛。但其消化道压迫症状更突出;无血尿表现;泌尿系造影肾及输尿管可因受压而移位,但肾盂肾盏形态正常。

(2)肾周围囊肿:表现为肿块及高血压,与本病有相似之处。但往往有外伤史;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泌尿系造影肾脏受压,造影剂溢入囊内呈云雾状阴影,超声检查肾周出现低回声暗区;CT检查显示肾周圆形、规整的低密度区。

(3)多囊肾:表现肿块、腰痛、血尿和高血压。但病变多为双侧性,触之呈囊性感;有慢性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表现;尿路造影双侧肾盂及各盏伸长、变细及移位;超声检查肾影明显增大,肾实质内散在众多的圆形无回声暗区;CT检查示肾影不规则增大,有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区所组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