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下除皱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184页(1325字)

1988年10月美国Psillakis等通过解剖学研究和4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面部除皱方法——经骨膜下剥离的除皱术,有的作者称此为第3代除皱术,此法最适宜除去面上及面中部的皱纹。由于骨膜下剥离除皱术是针对面部组织结构的解剖特点和面部老化后的病理特点所进行的手术设计,故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越性:经骨膜下剥离提紧后,面部软组织能紧贴于深部颅面骨表面,重新建立年轻时骨和软组织的相互关系,使术后效果显得更加自然、协调;骨膜被剥离和上提后,面部表情肌肉的附着点位置也相应上提,这对消除眉间、外眦区和鼻唇沟区的皱纹皱褶更具独特的功效;此方法是将面部全层软组织整体上提建立新的位置关系,以恢复年轻时面部的轮廓特征,所以术后效果较持久;在骨膜下进行剥离,面部软组织的血管不受损伤,面颊部皮下浅层剥离的范围小,损伤面神经分支的可能性也相应减少;骨膜下剥离区域只需稍加压迫出血即止,额部骨膜、筋膜上的出血也极易用电凝法止血,故本法术中出血少。

【适应症】

面部骨膜下除皱术最适合于年龄较轻的病人(40岁左右)。因这些病人的面部老化以软组织松垂为主,皮肤表面的皱纹较浅细,手术时去除皮肤组织量不太多。施行本方法后即可达到满意的面部年轻化效果。

【解剖学基础】

Psillakis等对新鲜尸体解剖的研究表明面部组织和结构有如下特点:随着年龄增加,骨质脱钙,导致老年人颅骨体积减小,加以面部表情肌肉的活动减弱,脂肪组织堆积,皮肤变薄和弹性下降,造成面部软组织的整体松弛下垂。眶上缘以上的帽状腱膜与颅骨膜极易分离,而在眶上缘水平的帽状腱膜较厚,且与颅骨膜紧密连接;鼻根部,帽状腱膜与肌层不可分离,而肌肉经骨膜附着于眶上缘内上方;面部表情肌浅面与表浅肌肉筋膜及其皮肤互相连接,而深面又坚实地附着于眶下缘和上颌骨的骨膜表面。上述解剖特点说明:为了彻底清除眉间、外眦部和鼻唇沟的皱纹、皱褶,不仅需要拉紧皮肤,而且需要上移下垂的面部表情肌的附着点。

【手术方法】

设计传统冠状切口,额部正中可一刀切透骨膜或分层切开,两侧颞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至颞肌表面;正中部从骨膜下向下分离至眶上缘,两侧颞部从颞肌筋膜表面向下分离至颧弓;切开眶外环和颧骨部骨膜,将颧骨和颧弓的中1/2骨膜剥开,继而剥开上颌骨前外侧面;向上后提紧额、颞部皮肤,切除缝合。

【并发症及其处理】

施行传统方法行面部除皱术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肿、皮肤坏死、面神经分支受损所致的面部麻痹。而施行骨膜下剥离除皱术时,剥离层次是在骨膜下进行,不损伤面部软组织中的神经和血管,骨膜下剥离的创面只需稍加压迫即可止血。故术后出现皮肤血肿、坏死及面神经分支麻痹的可能性极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