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层析法检验黄曲霉毒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食物营养分析实用手册》第238页(2565字)

方法一:适用于每公斤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10微克以上。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目前已经发现的17种黄曲霉毒素,均为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根据其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而分为B组和G组。又根据在硅胶薄板上分离的Rf值不同,分为B1、B2、G1、G2等。B1、B2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变为M1M2。其中被污染的粮油食品饲料中只有B1、B2、G1、G2、M1、M2六种。最易污染的是花生、玉米、棉籽、可可籽、椰子和咖啡等。对易霉变的霉蛋、蛋粉、肉松、火腿、腊肠、乳和乳制品也要注意检测。

黄曲霉毒素是损害肝脏的毒素,急性中毒可引起肝脏坏死出血,肝细胞褪变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等。慢性中毒可引起肝癌。它是公认的最强烈的一种自然致癌物质。以B1M2毒素的毒性最强。

试剂

(1)丙酮-水溶液(85∶15)。

(2)氯仿-乙腈-异丙醇(93∶5∶2)。

(3)氧化铝:酸化,80~200目,110℃活化2小时,加3%水,搅拌均匀过夜。

(4)硅胶G:100~200目,110℃烘2小时,置干燥器中保存。

(5)脱脂棉:用氯仿洗涤、密封保存。

(6)硅藻土。

(7)硫酸胺。

仪器设备

(1)微柱制备:取10支微柱,规格为4×200mm,先在底部置少许脱脂棉,然后加1.5cm高的氧化铝,9cm高的干硅胶G,再加少许脱脂棉,轻敲填实,使无空隙和裂缝,可将10支一次制备完,置干燥器中备用。

(2)紫外灯。

(3)高速组织捣碎机。

操作步骤

1.样品提取:称取粉碎的谷物50克,置高速组织捣碎机中,加硅藻土10克和丙酮-水溶液150毫升,高速捣碎3分钟。过滤,取滤液50毫升置250毫升烧杯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2毫升0,水130毫升,硅藻土10克,搅拌,静置2分钟,过滤。取滤液100毫升置125毫升分液漏斗中,加苯3毫升,振摇30秒,弃去下面水层,再慢慢加水50毫升于苯层中,待分层后,弃去下面水层。将苯移至小瓶中,加无水硫酸钠澄清。

2.微柱层析:将苯浸提液由微柱底部进注,使前沿到氧化铝层约1cm处,将柱外表拭净,立即加入5毫升氯仿-乙腈-异丙醇溶液(展开溶剂)展开5分钟。在紫外灯下观察,如受黄曲霉素污染,则在氧化铝层显示蓝紫色荧光环带。呈显着蓝紫色荧光表示污染程度约10微克/千克(即每千克样品中含10微克黄曲霉毒素)。颜色呈现愈强,则表明超过此污染水平。样品如无污染则呈现浅白色或灰色而无蓝紫色荧光环带。

方法二:适用于每公斤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在5微克以上。

试剂

(1)弗罗里土:100~200目,110℃活化2小时。

(2)硅胶G:105℃活化1小时,加1%水,密闭,充分摇匀,保存15小时。

(3)氧化铝:中性,80~200目,110℃活化2小时。

(4)砂:须用水洗。

(5)胶体的制备:将电极置于盛有水100毫升和15%FeC16H2O溶液10毫升的烧杯内,加4%氢氧化钠溶液约14~16毫升,至pH4.6。如pH超过此值,则重新制备。

电极表面附着的铁胶用0.1N盐酸清除下来,备用。

操作步骤

1.样品提取:称取50克粉碎谷物,加250毫升丙酮-水溶液(85∶15),用电磁搅拌30分钟,过滤、取滤液90m1,置于上述制备的含有铁胶的烧杯内。搅拌1~2分钟,再过滤,如滤液不清,可重复回滤。取滤液175~180毫升,置于500毫升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氯仿50毫升浸取约1分钟,然后放出氯仿层,置于250毫升烧杯内。于水浴中浓缩至恰好干燥。用2毫升氯仿-丙酮溶液(9∶1)溶解残留物(相当于15克样品)于小瓶内,再用氯仿-丙酮溶液(9∶1)洗残留物二次,每次2毫升,洗液合并于小瓶内,冷冻保存。

2.微柱层析

(1)取3×250mm的微柱,按顺序加入玻璃棉、填塞5~7mm的砂,5~7mm的弗罗里土,2.0cm的硅胶和1.0~1.5cm氧化铝。

(2)吸取浸提液1毫升(相当于2.5克样品)注进微柱中,然后再放出。加约1毫升氯仿-丙酮溶液(9∶1)装满柱,也放出。

(3)在紫外灯下观察,如在弗罗里土层呈现蓝紫色荧光环带,则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5微克/千克(即每千克样品含黄曲霉素5微克以上)。环带如呈现在硅胶与弗罗里土层,则每千克样品中含黄曲霉毒素20微克以上(即大于20微毫/千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