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栽培与利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鱼实用技术手册》第506页(2260字)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美称,是国际性牧草,凡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紫花苜蓿的栽培。全世界紫花苜蓿的栽培面积约为5亿亩。其中栽培最多的国家为美国,约占全世界栽培面积的1/3以上;其次是阿根廷,约有一亿亩;第三是苏联,约有6000多万亩。这三个畜牧发达的国家,紫花苜蓿的栽培面积约为全世界紫花苜蓿栽培面积的70%。有人说:“若知牧业水平有多高,先看苜蓿栽培有多少”。可见紫花苜蓿的栽培与畜牧业的发展已成正相关。无疑,紫花苜蓿也是养殖业中极为宝贵的青饲料。
(1)紫花苜蓿的主要特点
①营养丰富 紫花苜蓿受到高度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营养丰富和具有多种用途,故又有“万能饲料”之称。从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上看,紫花苜蓿几乎是全价饲料。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用紫花苜蓿养牛、养羊几乎不用精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表3-74)。据初步计算,如果亩产鲜草3750公斤,含粗蛋白质4%时,则每亩可产粗蛋白质150公斤,相当于375多公斤豆饼或1500公斤玉米面的营养价值。由于蛋白质含量高,所以可作畜、禽、鱼类重要的蛋白质给源,也可供给提取叶蛋白质作食用的原料。
表3-74 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含量(%)
紫花苜蓿的蛋白质中含有各种氨基酸,其中鱼类生长发育的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很高。赖氨酸为0.6-0.87%,蛋氨酸为0.23-0.33%。达到或接近日本高缩饲料添加剂“速美肥-3号”营养水平。
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表3-75),如能在草食性鱼类饲养中经常投喂紫花苜蓿,就可节约其配合饲料中维生素添加剂的成份,并能提高饵料效益。另外,紫花苜蓿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特别是钙、磷、镁、铁、锰、钴等更多(见表3-76),也是矿物质饲料的重要给源。
表3-75 紫花苜蓿中维生素含量(毫克/公斤)
表3-76 紫花苜蓿中矿物质成分含量
无论是从营养分析测定数据,或者是从实际饲养的结果表明,一公斤等量的苜蓿草粉,其饲用价值远远超过等量的麸子和玉米面。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大量栽培苜蓿对畜牧水产业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饲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②产量高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能连续利用10年左右。除春播当年产量稍低外,第二年以后的产量即可增高。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地,在充分灌溉和施肥条件下,一年可刈割3-4茬,亩产可达2500-4000公斤,高的可达0.5万多公斤,折合干草1千公斤左右,单位面积所生产的营养物质比一般粮食作物还高。但目前由于对其饲用价值认识不足,管理粗放,往往达不到预期产量,从而限制了紫花苜蓿的推广栽培。
③苗蓿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苜蓿的根瘤发达,能固氮并能残留大量的根和有机物于土壤中,可维持肥效2-3年。苜蓿的根入土很深,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钙质,可增强地力。种过苜蓿的茬地,种各种作物都表现增产,其中粮、菜增产效果尤为显着。种3-4年的苜蓿地,每亩能增加有机肥1000-1500公斤,约含氮40-50公斤,磷2-2.5公斤,钾5-12.5公斤。
(2)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①苜蓿喜含钙质及腐植质多和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的土地种植,不宜在沙土地和耕作层下有不透水层的土地上播种。
②合理密植、施好底肥。苜蓿的幼苗生长缓慢,易遭杂草危害。因此,播种前要深耕细耙、镇压保墒和除掉,以保证苜蓿苗全、苗壮、无草荒。为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播种还应结合深翻土地施入底肥,每亩施厩肥最好不少于2500公斤,适当掺加磷肥更好。苜蓿的播种期较长,春播、秋播均可,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最适播种期。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茬口安排和土壤墒情,决定不同的播种期。每亩播种量为0.75-1.0公斤。由于苜蓿种子小,顶土力较弱,应当浅播(播种深度为2-3厘米)。可按30厘米行距进行条播,播后镇压。
③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尤其重要,春播的苜蓿,幼苗期正是杂草生长旺盛期,更需要及时除草,以免受杂草侵害而抑制生长。每次刈割以后,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培土和中耕除草,以促肥。每年返青前施一次厩肥,刈割后可追施磷肥、钾肥等,在施肥同时还应灌水。
(3)紫花苜蓿的收割利用
①青饲。紫花苜蓿最好在开花初期收割,此时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较高。一般每年可刈割4-5次,5-6年更新一次。每年最后一次刈割宜在9月中、下旬进行,此次留茬以7-8厘米高为好。这样可使养分向根部输送,有利越冬,第二年返青长势也旺。
②利用方法同聚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