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免疫预防制品简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164页(7883字)
用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寄生虫、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制剂通称为生物制品。
根据生物制品所采用的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可分为菌苗、噬菌体苗、疫苗、抗血清(卵黄抗体)与抗毒素、类毒素、混合制剂、血液制品、诊断用品、生物技术制品等其他十类。
一、疫苗
用细菌、霉形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用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用寄生虫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虫苗;经甲醛处理的细菌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实际应用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将这些制品统称为疫苗,其涵义是接种人或动物机体后可以获得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根据疫苗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活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其中活毒疫苗又包括强毒疫苗、弱毒疫苗两部分。
(一)强毒疫苗
强毒疫苗是利用强毒株病毒在饲养条件最好的情况下,使全群动物感染,待康复后,即可留下良好的免疫力,这种疫苗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我国早期曾将这种方法用于预防小鹅瘟、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二)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简称弱毒苗,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处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使其对动物的致病能力减弱至不致病或仅有轻微反应,或者直接从自然界筛选弱毒或无毒的微生物,用这样一些菌(毒)种制造的生物制品即为弱毒疫苗。弱毒苗仍能够在宿主体内繁殖,故又称为活疫苗。
弱毒疫苗是家禽免疫预防中最常用的疫苗。获得弱毒疫苗株的主要途径有:
①连续通过异种动物或细胞,这是培育弱毒疫苗株的传统方法,如目前广泛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犬瘟热鸡胚细胞弱毒疫苗等;
②在同种细胞上驯化,如经驴白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马传贫病毒弱毒疫苗;
③自然弱毒或无毒株筛选,典型的实例是澳大利亚自然无毒株V4株疫苗;
④同属异种病毒,如广泛应用的预防鸡马立克氏病、鸽痘病毒预防鸡痘等的火鸡疱疹病毒;
⑤应用理化学诱变和杂交手段获得,如应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病毒,随后筛选变异株以及应用病毒杂交病毒等。
(三)灭活疫苗
细菌灭活苗通常以细菌培养物制备,病毒灭活苗通常以病毒培养物、发病动物组织、鸡胚等制备。因为常用化学药品将细菌、病毒等灭活,简称灭活苗。
使细菌、病毒失去致病性仍保持免疫原性,既可用脏器组织,也可用细胞培养物或鸡胚培养物制备,它们分别称脏器组织灭活苗(如法氏囊脏器油乳剂苗)、细胞培养灭活苗(如病毒性关节炎灭活苗)、鸡胚培养灭活苗(如新城疫油乳剂苗)。因为灭活疫苗不能够再进行繁殖,人们习惯上又称其为死苗。
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各有优、缺点,人们最早应用的是活疫苗,由于技术的限制,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尚不完善,后来兴起了脏器灭活苗和细菌培养物灭活苗。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明出现了细胞培养灭活苗,由于灭活苗免疫力弱,免疫次数多、用量大、维持时间短等,加之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许多弱毒株相继选育成功,又出现了弱毒疫苗的高潮。
目前,各个国家和不同学者对灭活苗和弱毒苗的评价不一。有学者认为,从消灭疫源及某些弱毒苗散毒的实例看,使用灭活苗对人类、动物更为安全,灭活苗已成为家禽疫(菌)苗生产和应用的方向之一。现将两种疫苗的优、缺点列入表4-1。
表4-1 弱毒苗与灭活苗的比较
除了可应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制造疫苗外,各国科研单位和生产商对抗鸡球虫病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正在研制的球虫疫苗有多种,如致弱虫苗、灭活苗及基因工程虫苗。有些产品已进入商品阶段。像这样利用寄生虫为材料制备的疫苗可称为虫苗。
在家禽疫病的免疫预防实践中,常常遇到其他一些与疫苗有关的概念。
1.多价苗 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在制品名称前加“多价”字样,如禽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传支二价苗弱毒苗。
2.多联苗 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在制品种类前加“多联”字样,如鸡新城疫、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油乳剂苗。当然,还有两联苗。
3.冻干苗 湿苗加冻干保护剂,经冷冻干燥而成的疫(菌)苗。
4.湿苗 拥有原有水分的疫(菌)苗。
5.新型疫(菌)苗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制成的疫苗统称为新型疫苗,它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体,包括基因工程多肽苗、遗传重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等。以鸡痘病毒、腺病毒等为载体的疫苗可携带多种抗原,容易制造能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佐剂 具有吸附抗原并在动物体内形成免疫贮库作用的物质,如氢氧化铝、磷酸钙、皂素、水油乳剂、蜂胶等。佐剂吸附抗原使抗原缓慢而长时间地向机体细胞内释放,呈现对动物机体的持续性刺激,诱发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某些佐剂本身还能动员免疫活性细胞,促使抗体产生细胞分化和增殖。
7.灭活剂 能使另一种物质灭活的物质称为灭活剂。灭活的含义包括:(1)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动;(2)破坏血清中的补体活性;(3)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和致病性而不损害抗原性,以制备疫(菌)苗、类毒素或诊断用品。常用于制备疫(菌)苗的灭活剂有缩水甘油醛、N-乙酰乙烯亚胺(AEI)、二乙烯亚胺(BEL)、甲醛、β-丙内酯、苯酚、结晶紫等。
8.保护剂 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细胞免于死亡或保护病毒免遭破坏的物质称为保护剂或冻干保护剂。保护剂一般由三类物质组成:(1)低分子物质如蔗糖、乳糖、谷氨酸等;(2)高分子物质如脱脂奶、淀粉、乳胶等;(3)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钠、碘化钾、钼酸铵等。
疫苗等生物制品,进入家禽体内后,可以引起机体自动免疫反应,与之相对应,在家禽免疫预防实践中,还经常使用被动免疫制品。
二、被动免疫制品
应用于养禽免疫实践的被动免疫制品只有两种,即高免卵黄抗体(高免卵黄)和高免血清。被动免疫制品进入机体后,既能用于短期的特异性免疫预防,又能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
1.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性质 高免血清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清亮透明,有血腥味,卵黄抗体为卵黄的悬浊液,呈黄色,不透明,有鸡蛋特殊的腥味。
2.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用途 在养禽生产中,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用于治疗急性败血型传染病: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等急性传染病有很好的疗效,一般在给药后2小时病禽精神明显好转,给药后6小时病禽死亡开始减少,用药及时病禽的治疗率可达80%以上。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对病程长的慢性传染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疗效不好。
(2)紧急预防:当邻近或周围地区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小鹅瘟等时,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对受威胁的易感禽群进行紧急接种,可避免紧急预防接种应激性高,病例增加的缺点。
(3)常规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存在变异株,有亚型之差异,常规的弱毒疫苗保护率不理想。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一般用本地毒株免疫制备,特异性较好,同时该病发病日龄集中高发于1月龄左右,因此有人试图用卵黄抗体代替疫苗进行常规免疫。其一般程序为自20日龄起间隔10天投放卵黄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由于肉仔鸡45天左右即上市,二次使用卵黄抗体即可达到目的。
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更狭窄。用卵黄抗体代替疫苗作常规免疫,效果更好。利用病毒、细菌或其他生物制品反复免疫动物,使其血清中具有高滴度的免疫活性物质,采集这种动物的血清经适当处理后即为高免血清。
从理论上讲,血清中的抗体是卵黄中的抗体滴度的2倍,但二者在制备过程中都被适当地稀释了,所以制品中的抗体效价只与工艺有关,而与制品的种类无关。抗体效价是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的重要指标。
在畜牧业生产中,高免血清用于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急性传染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等效果比较好;如果免疫对象是禽类,则抗体等物质可通过卵巢上的血管进入卵黄,收集高免禽只的卵,分离卵黄,经适当处理后即为卵黄抗体(有人称高免卵黄)。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特异性抗体,抗体进入家禽体内后,会逐渐被分解,半衰期为5天,即经过4、5天,抗体效价降至原来的1/2,经过9天,降至原来的1/4,经过14天,降至原来的1/8,此时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已很小,所以一般认为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作用期限为10~14天。
卵黄抗体的适用范围基本上与高免血清相同。高免血清中除含有抗体外,还含有各种细胞因子,除能介导体液免疫外,还能介导细胞免疫(过继免疫)。而卵黄抗体的细胞因子含量较低,仅能介导体液免疫。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区别见表4-2。
表4-2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的区别
由表4-2可见,高免血清的优点比卵黄多,但由于其产量低,价格高,限制了它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家禽生产中应用的被动免疫制品主要是卵黄抗体。
3.使用方法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的途径给药。有时为了减少应激,对卵黄抗体也可采用口服饮水给药,但用药量应增加1倍。
4.保存 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均应在-20℃的温度下冻结保存,有效期1年,也可在短时间内(2天以内)保存于4~8℃。
5.注意事项 养鸡生产中,以卵黄抗体紧急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应用得最为广泛,下面就以其为例说明生物制品应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及早用药:一旦发现鸡群有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迹象,应立即诊断,迅速用药。卵黄抗体被禽体吸收后,等于被稀释了几十倍到几百倍,而病毒只有经过很多代次的复制,数量很大时才能发病。
从理论上讲,治疗量的卵黄抗体不足以中和发病鸡体内的所有病毒。但从流行病的角度出发,从群体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尽管有个别鸡只已经发病,但大部分鸡还没有感染,体内并没有病毒,或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体内的病毒含量很低,少量的抗体即可达到紧急预防或治疗的目的。所以早期诊断,及早用药紧急预防和治疗,可大大地提高用药效果。相反,待鸡群大部分鸡只已经发病,再用药,即使加大剂量,也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人对25个养鸡户5.2万只发生过IBD的鸡做过调查,其中19户3.7万只鸡在发病后4~8小时紧急注射IBD高免卵黄液,每鸡肌注1毫升,注射后6~8小时病鸡精神好转,12小时后停止死亡,发病期内共死亡鸡518只,治愈率达98.6%;而另6户1.5万只鸡在发病后12~16小时才注射抗IBD高免卵黄抗体,每鸡1~1.5毫升,注射后需18~24小时病情才有所好转,48小时后仍有部分鸡死亡,整个发病期共死鸡1880只,治愈率为87.5%。调查结果说明早期用药的效果远优于迟延用药的效果。这一结论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2)不与弱毒疫苗同期接种:高免卵黄抗体是高效价抗体制剂,当用于治疗鸡IBD或ND时,必须适当避开相应的疫苗接种,以免因抗体、抗原中和,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免疫弱毒失败。
一般认为,在接种疫苗5天内不可注射含有相应抗体的卵黄液;必须注射时,也应当加大卵黄抗体的剂量。同样,在使用卵黄抗体的7~10天之后,才能接种相应的疫苗,鸡体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应强调的是,如系采用抗IBD单价高免卵黄抗体治疗,为防止继发ND,需同时接种NDV或I系苗,但必须注意将两者分点注射,以免混于一起而发生相互干扰,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3)调查剂量: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时,其剂量应视鸡的品种、日龄、病情的重轻和用药的次数而灵活掌握。一般原则是:肉用型鸡的剂量高于蛋用型鸡;日龄较大的鸡高于日龄较小的鸡;病情严重的鸡高于病情较轻的鸡;第2、3次注射时剂量比首次剂量要高。治疗时常用剂量在1~3毫升之间为宜。
(4)配伍应用抗生素:鸡发生IBD和ND时,在很多情况下都常并发肠道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伤寒、霍乱等。在临床应用时,每毫升卵黄液中加入1~2万单位氨苄青霉素或链霉素同时注射(但因青霉素易产生过敏反应,故最好不使用),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5)胸肌注射:卵黄液中含有大量卵磷脂蛋白和脂肪,其分子量较大,注射到鸡体内吸收也较困难,故只适于肌肉注射。在临床应用时,考虑到操作方便,提倡胸部肌肉注射为好。
笔者临诊中曾见到多起因皮下注射卵黄液,使其在鸡体内几乎完全不能吸收,造成治疗失败;也有一养鸡户,误将卵黄液注入鸡翅部静脉管内,使鸡在20小时内死亡,死亡率达90%。此外,还发现,乌骨鸡注射卵黄液后,其吸收速度很慢,治疗效果也不显着,常常在注射后6~8小时造成大批死亡。究其原因,这可能与高免卵黄抗体含大量异物粗糙型蛋白质制剂,进入鸡体内产生变态,过敏和强烈的应激反应有关。
(6)注意保存温度:卵黄抗体的运输和保存必须做到低温冷藏或冰冻保存,但尤以4~8℃保藏为最合适。这是因为,如温度过高,使抗体易降解、变质引起细菌繁殖;如按规定时间冻结保存,虽然抗体效价不变,但解冻后部分蛋黄液常呈絮状凝块,久摇不散,容易堵塞针尖。
另外,如确需冰冻较长时间保存时,也应先在4~8℃环境下保存过夜后,再放入0℃以下冻结,以免玻璃瓶大量破裂而造成损失。
(7)注射前恢复室温:-20℃保存的卵黄抗体在注射之前必须经溶解或放在15~20℃的温水中解冻(但切忌高温烫煮而使效价降低和瓶子破裂),待其升到室温,充分摇匀后,方可使用,以减轻对鸡体的应激。
(8)变质卵黄抗体:变质的卵黄抗体不可使用。新鲜的瓶装卵黄液放置后也出现沉淀分层现象,但充分摇匀后仍然感观细腻、色正、pH为6~7,涂片、染色镜检呈均匀的颗粒分布;而出现结块、沉淀的卵黄液充分摇匀后感观呈灰黄色,如同酸败的玉米粥,静置很快沉淀分层,测定pH值在6以下,检测抗体效价极低(小于8)或消失,都应废弃。
(9)种鸡场、新鸡场要禁用:种鸡场对防疫要求更严格才能杜绝雏鸡带有经蛋传染病,新鸡场的病原污染较少,而卵黄抗体可能传播多种蛋鸡传染病,所以这两类鸡场要禁用卵黄抗体。
6.卵黄抗体存在的问题
(1)传播蛋传染性疾病:卵黄抗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剂,已广泛推广使用,但因目前用于制造高免卵黄抗体的鸡群都不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群,而是普通商品蛋鸡群,这就意味着高免蛋中可能存在多种蛋传病因子,如鸡脑脊髓病毒、禽白血病、鸡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病、支原体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等。
虽然在卵黄液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抗生素和防腐剂,因蛋黄呈胶体状态,也只能杀死或抑制部分病原性细菌,而对经卵传递病毒性病原体则毫无作用。近几年,许多新的家禽传染病在全国很快大规模暴发,与普遍应用卵黄抗体不无关系。
(2)干扰正常的计划免疫:用普通商品鸡群多次特异性免疫后生产的卵黄制品和高免血清,其中除含有目的抗体外,同时也含有其他(如IB、EDS-76、鸡痘等)多种抗体。因此,卵黄液实际上是含有若干种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种多抗体混合物,因而给鸡注入后,就会干扰鸡体的正常免疫程序,严重时导致某些免疫失败。
(3)过敏反应:重复应用卵黄抗体,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个别鸡只会很快死亡。由于卵黄抗体和抗血清存在着传播病原等严重问题,这一方面需要生产者改进工艺,杀灭卵黄中污染的病原,如有人在卵黄中加入甲醛,据说能杀灭病原,但对抗体效价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用户应用卵黄抗体也要慎重,防疫工作要以卫生管理、免疫预防为主,卵黄抗体只能作为补充和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