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火鸡冠状病毒性肠炎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02页(1892字)

冠状病毒性肠炎又名泥沼热(Mud Fever)、蓝冠病(Bluecomb Disease)、传染性胃肠炎,是危害各种日龄火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废食、体温下降、体重减轻和排泡沫状或水样稀粪为特征。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幼龄火鸡和育成火鸡突然发病,体温低于正常,粪便呈泡沫样或水样,火鸡头部及皮肤发暗,随病情发展,粪便大部分是尿酸盐。育成火鸡头部和皮肤呈暗蓝色,翅下垂、拱背、缩头,粪便呈绿至棕色,内有黏液。产蛋种母鸡发病时,其表现与育成鸡相似,产蛋量迅速下降和蛋壳白垩化。

(二)病理剖检

主要见于肠道,肠腔充满水样液体,十二指肠肿胀、苍白,内含胶胨样黏液和管型;盲肠膨大,内含棕黄色恶臭液体,黏膜有小点状出血。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水样下痢之成因)。胸肌色暗,脱水;胰腺有大量白色病灶;肾和输尿管有尿酸盐存积。

(三)流行特点

本病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火鸡,尤以幼龄火鸡敏感性和病死率最高(发病率近100%),而其他禽类及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幼龄火鸡的死亡率高达100%,青年火鸡则较低(5%~50%);康复火鸡粪便排毒可持续数月,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通过人员、设备和运输工具而传播,飞翔的野鸟也可机械传播;另外,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时也能传播本病。以肠道病料经口或直肠途径接种雏火鸡可引起发病,但肌肉和皮下接种不能引起感染。康复火鸡可产生坚强免疫力。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与鉴定

(1)病毒分离:通常采取火鸡小肠、盲肠和法氏囊等组织作为分离病毒的检样,经0.2微米滤膜过滤除菌后,经膜腔接种15日龄以上的火鸡胚或16日龄以上的鸡胚及HRT-18细胞、鸵鸟胚成纤维细胞等。于23~24日龄时可在感染胚的肠道、卵黄和法氏囊中检出本病毒。接种的火鸡胚孵出的火鸡雏可出现肠炎和死亡。

(2)病毒鉴定:本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含有单股RNA,大小约为135纳米,有囊膜。本病毒能凝集和豚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鸡、绵羊等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常用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进行鉴定。

2.血清学试验 测定抗体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

病毒中和试验:以感染火鸡胚的肠管乳剂作为病毒抗原,加入待检血清,混合感作后接种1~4日龄雏火鸡。

荧光抗体试验:以直接荧光抗体法可检测人工感染的火鸡胚和雏火鸡及自然发病1~28天病火鸡的肠上皮细胞内有本病毒抗原。间接荧光抗体法可检测康复群和带毒群火鸡的本病特异性抗体。

3.电镜检测 观察病毒,有日冕状的花瓣状纤突。

4.类症鉴别要点 要与营养不良(饥饿)、缺水,以及肠道病毒性、细菌性和原虫性的感染相区别。

二、防治

(一)治疗

无特异治疗方法,对病雏火鸡要提高舍内温度,饮水中加入乳粉及最高限量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土霉素等。

(二)预防

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彻底隔离或清除病火鸡,育雏舍与育成火鸡舍应严格分开,并防止老、幼龄火鸡混养,防止新来火鸡与原群火鸡群混养。

2.及时清除粪便,鸡舍和鸡体表及饲养用具等经常喷雾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3.防止外来人员、车辆等因素传播本病。

上一篇:鸡苍白综合征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