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选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97页(4365字)

培育新的品种是育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力地推进着毛皮动物养殖的繁荣和发展。在培育新品种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明确目标,其次要有可靠的依据,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组织。

(一)选择育种 是长期以来使用的有效方法。是根据动物遗传变异的双重属性,通过选择和繁育引导变异方向而进行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其理论基础是选择的创造性作用,亦即选择能扩大变异,积累和加强变异以及决定变异的方向。选择育种需要经过系统的选择和培育才能成功,因而又称系统选育。

选择育种是育种工作中一条用途广而且简单可靠的途径。数量性状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大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选择育种应把重点放在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上,如毛绒品质这一数量性状的经济价值和遗传力均很高,各场在选留种兽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毛绒品质这一高遗传力性状进行的选择育种。数量性状除受环境作用外,本身的遗传基础也比较复杂,从而很难估计其纯合度,这样就必然使一个品种或群体,在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混型群体。在混型群体中,某些性状在个体间就会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抓住有益的变异,通过选择和培育就可能成为新的品种。另外,系统选择某种质量性状以及选择有益突变也能育成新品种。

选择育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是否有确实合适的兽群。群大,变异范围也较大,选择差就大,有助于选出更好的个体;兽群的生产力水平高,选出的具有特色的个体可能真正符合“优中选优”的原则,兽群的饲养管理水平也要略高,这样兽群的遗传特性可能发挥得比较充分;根据经济性状选育品种时,应对兽群有系统的了解和完整的生产记录,平时要经常留心观察变异情况,并抓住关键的变异。

选择育种应认真选择适合的性状。选择什么样的性状和对性状的选择是否恰当,也是选择育种成败的一个关键。选择的性状要有意义,要对生产有益;性状的变异明显,否则育种进度不快;如系数量性状,要选择遗传力高的,至少要选用遗传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

育种应采用合理的方法。选择育种不是简单地选择几头种兽的问题,而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选而不育成不了品种,育而不繁即使品种优良,在数量上也达不到成为一个品种的要求。当然,不推广不可能数量多,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就要受到限制。因此,开展选择育种应采用选、育、繁、推等一整套方法。

选择育种应持续进行。在选择育种工作中选育的经济性状大多是数量性状。那么,选择的效果常常只是一种量变,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要一代一代连续选择,这样效果才能更加明显,并且逐步地稳定下来。由于毛皮动物的世代间隔有长有短,选择培育新品种所需时间也各异。不论动物的种类,育种工作总是一项长时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二)杂交育种 所谓杂交育种就是运用杂交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中创造出新的变异类型,并且通过育种手段将它们固定下来的原理,而进行的一种新品种培育工作,它是改良原始品种或类群和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通过杂交,可以丰富和扩大群体的遗传基础,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同时也可以动摇群体的遗传基础,使后代获得较大的变异。通过既定杂交方案的实施,吸收多方面的优良遗传基础,组织该群体的丰富优良基因库,然后再加以定向选择和定向培育,经过若干代后,就可以达到一定的选育程度或形成新品种。

1.杂交方法 常见的杂交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吸收杂交 也叫级进杂交,是用优良的品种或类群改良低产兽群的一种方法,即利用优良品种的种公兽与质量较差类群的母兽交配,生下杂种一代母兽后再与该优良品种的公兽交配,这样一代一代的交配下去,直到获得理想型群体为止,然后可在杂种公母兽间通过选配,进行“自群繁育”,以巩固遗传性。

(2)育成杂交 也叫创造性杂交,是通过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交配,使几个品种的优良品质结合在共同的后代中,当达到理想型要求时,选择后代中的优秀公母兽进行“自群繁育”,使其遗传性逐步固定下来,形成一个生产性能和各方面品质都趋于一致的类群,进而创造新品种。凡由两个品种或类群参加的杂交叫简单育成杂交。由两个以上的品种或类群的杂交叫复杂育成杂交。

(3)导入杂交 当一个品种或类群的绝大多数生产性能和品质已基本上满足要求,但只有部分性状还存在某些缺点,而且不容易用本品种选育的方法来纠正时,可采用导入杂交方式。即有针对性的适当引入另一品种的血液,力求纠正这些缺点,使原品种趋于理想化,导入杂交的特点是要求保留原有品种的基本特征,克服其存在的某些缺点,而不是改造原品种或类群,因此,选择什么品种作为改良者,改良者的血液如何,是顺利进行导入杂交的关键。一旦达到目的后,就应立即回交。

(4)经济杂交 又叫做生产杂交,适用于商品生产场,对提高毛皮质量、繁殖性能、抗病能力以及增加毛皮的花色品种均较为有效。一般养殖场所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简单经济杂交。即两个种群的个体杂交一次后,就不再继续杂交。也有的采用复杂杂交,即三个以上的种群逐代杂交,或者是在两个简单杂交的基础上再相互杂交,以使取得更大的杂交优势。

(5)轮回杂交 是在经济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杂交,它采用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类群进行交替性杂交,目的是为了获得生活力强,生产力高且具有较高的杂交优势生产兽群。使用这种杂交方式时,应选择品种或类群间差异大的兽群作为杂交的成员。轮回的次数以获得最大的杂交优势和理想后代兽群为依据。

(6)种间杂交 是指不同种间的杂交。种间杂交在养狐业中被应用,以狐属动物的赤狐、银黑狐以及它们的毛色变种狐(♂)×北极狐属的北极狐以及毛色变种狐(♀)进行的种间杂交,后代的体型大、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毛皮质量弥补了赤狐的针毛较长、北极狐针毛较少的不足,生产的狐皮针毛平齐、色泽美观。但后代没繁殖能力。

2.杂交育种进行的步骤 新品种的育成是一个由目的指标较差到理想,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将全部杂交育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杂交创新阶段 是杂交育种的第一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采用杂交的方法,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的优良特性,通过基因重组和培育以改变原有类型并创造新的理想型,这阶段也就是通过杂交手段来达到创新理想型为目的的阶段,因而称为杂交新阶段。要创造新类型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理想型要求,所用品种及杂交方式必须有助于理想型的创造。不仅要进行杂交,还必须在选种选配和培育上认真研究,努力做好正确选择父本和母本。要认真考虑杂交进行几代为宜,理想型是追求的目标,代数要灵活掌握。另外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有助于所希望的新性状的充分发挥。

(2)自繁定型阶段 是杂交育种的第二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将第一阶段创造成功的理想型个体停止杂交,改用杂种群内理想型个体自群繁育,稳定后代的遗传基础并对它们所生的后代进行培育,从而获得固定了的理想型。这一阶段也就是通过自群繁育的手段,来使杂种理想型达到相对稳定为目的的阶段,因而称为自系定型阶段,亦称为横交固定阶段。所谓理想型个体,并不是相同世代的属性,而是通过选择才能得到的。对于全部的杂种后代应该经过严格的选择,然后才能将选出的优良公母兽组成自群繁育群体。为了固定优良性状,可采用同质选配方法,必要时可有目的地采用近交,以更好地完成定型工作,自群繁育后代要进行严格选择,不够理想型标准的都不能进入自群繁育群,同时要处理好接近理想型的个体的选配工作。在选择理想型杂种准备自群繁育的过程中,对特别具有某一重要优点且相当突出的个体,应考虑建立品系或品族。要加强饲养管理对定向培育的影响。

(3)扩群提高阶段 是杂交育种的第三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大量繁殖固定的理想型,迅速增加其数量和扩大分布地区,培育新品系,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品质,完成一个品种应具备的条件。这一阶段也就是通过繁育手段,使在第二阶段已定型的类群,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使之成为一个品种的阶段,因而称为扩群提高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优秀种公兽的作用,大量繁殖理想型个体,狐、獭可采用人工授精。为了大力开展品系繁育工作,应建立多个具有各自特点的品系,使其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结构,经过不断选育提高,再进一步做好品系合成工作,这往往是品种保存和不断选育提高的关键。

3.杂交育种应注意的事项 通过杂交和一系列的育种措施,虽然能够培育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但是,为了少走弯路并确有把握地顺利完成这一任务,还应在培育新品种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注意下列事项:

(1)要慎重选择杂交用品种;

(2)要严格选择杂交用个体;

(3)杂交要适当;

(4)要对杂种进行认真培育;

(5)要努力选好典型个体;

(6)要抓紧理想型固定工作;

(7)要适当采用近交;

(8)要严格进行淘汰;

(9)要及时建立品系;

(10)要积极繁育理想型个体;

(11)要大力推广理想型个体;

(12)要及时研究和改进育种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