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种的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毛皮动物饲养技术手册》第70页(13646字)

选种的根本作用是使选留类型的个体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加,淘汰类型个体的繁殖机会减少或者是被完全剥夺,因而,选留个体所具有的基因其频率就增高,淘汰类型所具有的基因频率就降低。由于人为改变群体中不同类型个体的繁殖随机性,从而打破了群体基因频率的平衡状态,进而定向的改变了种群中各种类型的比率和数量,带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的个体比例不断增加,使兽群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

(一)选种的方法 选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兽群状况、饲养环境以及对产品的要求而决定。在动物育种学中又常常把选种称为选择。

在选种过程中,把动物表面能够看到的一些性状(如,毛的颜色、产仔数量、体型大小等)称作表型特征,通过表型特征进行选择称为表型选择。而这些表型特征是由动物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如果把这些决定表型性状的遗传基础称为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选择称为基因型选择。基因型选择能收到最好的选择效果,但是,基因型用常规技术无法度量,在一般的育种工作中只能通过表型来估测。所以,基因型选择除个别可以直接由表型显示的以外,一般都是通过表型选择来进行。

质量性状的基因型比较简单,但等位基因间无显性或显性不完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表型直接判断基因型。如日光狐(BBWw)是日光白狐(BBWW)和赤狐(BBww)交配产生的杂合子,日光白狐为显性,赤狐为隐性。这三种不同颜色的狐是三种不同基因型。但是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在表型上不能区别,如银黑狐(PP)和珍珠狐(pp)杂交,子一代(Pp)毛色都是银黑狐的毛色,这样如果仅依靠表型来淘汰隐性基因就会很慢。数量性状比较复杂,正确判断基因型比较困难。然而,毛皮动物的大部分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毛的密度、长度、光泽、体重、体长以及产仔数等。这些性状一般都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本身和亲属的表型值来估测其育种值进行种兽的选择。

数量性状的选择通常从四方面来进行:根据个体本身的成绩;根据谱系选择;同胞测定;后裔测定。现代育种学认为,应该利用一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时进行留种和淘汰,这样得到的育种值更加准确。

1.个体表型选择 根据个体本身的表型成绩进行选择称为个体选择。毛皮动物的个体选择是从大的群体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个体,组成种兽群来提高群体的性能,使下一代的毛绒品质、体型和繁殖性能有所提高。个体选择只是考虑个体本身经济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而不考虑该个体与其他个体的亲缘关系。这是缺乏生产记录及其他资料时进行选择的方法,也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选择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遗传力高的性状可以直接按表型值进行选择,标准差越大的群体选择效果越好。

(1)单个性状的选择 单个性状选择较为简单,一般育成品种中大部分性状已达到要求或达到一定水平,而个别性状在短期需进行突出地改善或个别性状选择潜力仍较大时采用。例如,对银黑狐毛的色泽选择要求,应是既不是很淡又不能太黑的中度色泽时较为适宜,那么当毛色达到这个标准时,就应该调整选择方向。同样,当市场上流行针毛较短的狐皮服装后,就应该把选择的重点放在选择针毛短齐上来,必要时,可以把其他性状的选择停止,以便加快单一性状遗传的进展。单一性状选择的优点就是方法简单,遗传进展快,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收到明显的选择效果。但是在实际育种或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希望几个性状同时得到提高,这就需要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方法。

(2)顺序选择法 在一段时间内只选择一个性状,当这个性状达到要求后,再选另一个性状,然后再进行第三个性状的选择。这种逐一选择也可以看成是一定阶段(时间)内的单一性状选择。这种选择方法对某一性状来说,遗传进展较快,但就几个性状来看,所需时间较长,几个性状间如存在着负相关,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在采用此种方法时,要了解并掌握各性状间的基本相关关系,并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来提高选择效果。

(3)独立淘汰法 同时对几个性状进行选择,对所选的几个性状都分别规定标准,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都要淘汰。由于几种性状全面优良的个体不多,这就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有时不得不放宽选择标准。有时也不得不将某个性状低于标准,将其他性状优良的个体淘汰掉。采用此种选择方法时要考虑表型值的遗传力。

(4)综合选择法 即同时选择几个性状,将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根据其遗传力、经济重要性以及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进行综合,制定出一个综合指数,以这种指数作为淘汰标准。此种方法消除了上述几种选择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总体选择效果。

2.谱系选择 谱系选择是根据动物祖先的成绩来判断其遗传品质的优劣。因为采用祖先的记录资料,所以当育成幼狐的部分性状还不能反映出来时就可做出结论,此种选择方法是幼狐引种时采用的主要选种方法。但是,根据祖先的表型值来估算个体数量性状的育种值时其精确性一般是很低的,这首先是由于不完全遗传力以及多基因遗传性状分离成不同组合所决定,再就是祖先的记录是以前可能与现在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情况下获得的,所以,生产实践中一般不单独依靠系谱选择,而是把其双亲的生产记录、祖代的生产记录作为选种的重要参考。谱系是幼龄动物选种的重要信息来源。

3.同胞测定 测定是根据同胞的成绩,估测种兽的育种值。全同胞和半同胞的表型值可以对个体育种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尤其是性状遗传力低和同胞组大时。毛皮动物一般都是多胎动物,育种工作中当评价个体的育种价值时,一般应结合本身表型值、全同胞和半同胞的表型值资料。全同胞和半同胞的表型成绩,可以给从最好的窝内选出最好仔兽和从最好的同胞组内选出最好的公兽和母兽做种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育种实践中,对于多胎毛皮动物的毛皮质量,常常采用屠宰测定全同胞的毛皮质量,判断该种兽有关毛皮品质的种用价值,由于全同胞是同年、同父母所生,饲养环境接近,更能较准确可靠的估测种兽的育种值,推断出选留种兽的毛皮质量。因此,同胞测定在选种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在狐、水貂等动物的育种工作中被采用的较多。

4.后裔测定 后裔测定是根据每只公兽后裔的水平来判断公兽的价值。后裔的生产性能和毛皮质量是每一只种兽价值的最后结果,这是估测育种值的最好方法,因为选留种兽的目的,就是要它产生优良后代,后代优良也充分证明选种的正确。当1只公兽与本群体内的母兽随即交配,且在后裔组之间不存在系统环境差异时,它的一般育种值和后裔的平均表型值之间的相关随着后裔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性状的遗传力高时,增加较快,而遗传力低时,则较慢。

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用后裔测定可以加快遗传进展。后裔测定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时间较长。

(二)主要毛皮动物的选种

1.水貂的选种 主要从毛绒品质和繁殖性能等指标综合评价。留种的水貂一定来源清楚,祖先的记录准确。

首先,观察被选对象的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差、畸形、食毛、自咬等个体不宜留种。12月中旬公貂体重2300克以上、母貂体重1000克以上。经产母貂的发情、配种、妊娠和产仔情况正常,护仔性好,胎产仔6只以上。选留的成年公貂要求与配母貂达5只以上,精液品质优良,无恶癖。育成貂以5月初出生的为好。被毛品质的选种见表4-1。

表4-1 标准色水貂的被毛品质鉴定

2.狐的选种

(1)狐的活体测定 在育种实践中,美国、加拿大等养狐国家比较流行的选择方法,是对狐进行活体测定(表4-2)。这种方法对狐的几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分级测定,根据综合测定的总分来确定选种的分数限,同时也确定出每个性状的选择标准。打分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表4-2 狐的活体测定表

狐的活体测定较独立淘汰法有一定改进,但与综合指数选择法相比选择效果又稍差一些。

活体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毛的色泽:狐的毛色受遗传、环境、饲料、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反映。毛颜色的强度是数量性状,由加性基因所控制。

银黑狐毛色强度是由银色针毛和黑色针毛的比率、两色针毛的黑色毛段和白色毛段的比率、银色针毛的覆盖面积,绒毛的颜色等所决定的。北极狐的被毛毛色则是由针毛颜色、针毛的毛尖颜色和绒毛颜色所决定。

对银黑狐毛色深浅的选择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调整,但是要求白色针毛或带有白色毛环的针毛要分布均匀,要求白色针毛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绒毛的颜色为蓝灰色。蓝狐的毛色选择应是带有黑色毛尖的针毛分布要均匀,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以被毛呈淡蓝色为宜。一般将毛色的强度(色泽)分为淡色、淡淡色、中间色和黑色四级。

清晰度:是狐选种时的重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适合于各种毛色狐的选种。该指标以毛被的清洁为基本特征,围绕基本毛色进行评价,如白色针毛呈现微黄、淡灰等其他颜色,黑色针毛呈黑褐色或灰褐色都为质量差。

银黑狐清晰度的理想标准是要求白色针毛和针毛的白毛段(也称银环)为纯白色,同样,黑色针毛和针毛的黑毛段则要求黑、亮,习惯称“乌鸦黑”。绒毛的颜色要求为浅蓝色,深灰色,浅灰色都会影响毛的清晰度。针毛的光泽受针毛鳞片层的影响,任何影响针毛鳞片层的因素,如风沙、阳光、雨水以及笼舍的质量等都会影响到毛的光泽。

清晰度测定时习惯上分为四级,即最清晰、清晰、较差和差。选留的种狐要求毛的清晰度为最清晰和清晰,清晰度较差和差的个体不宜留种。

质地:这项指标进行测定时以手感来判断,也习惯称为“手感”。要求选种人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狐的被毛质地通常分为三个等级:手感柔滑具有丝状感为最好,称为丝状性。手感粗糙为最差,称为粗糙。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

被毛密度:包括单位面积针毛,绒毛的数量和躯体不同部位毛绒分布的均匀程度两项指标。这项指标的测定一般也是靠手感来判断。根据手感的空疏与丰满将被毛密度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被毛丰满、分布均匀为最好;被毛空疏或分布不均匀时为差;居两者之间为中等。

银黑狐的被毛密度还决定于针毛和绒毛的比率。正常情况下,毛皮成熟期针毛约占针绒毛总数的3.5%,而8~9月份针毛与绒毛的比值增大,针毛此时约占针绒毛总数的14%。

体型:狐的体型主要以体重和体长来衡量。体重、体长和狐皮的尺码是呈正相关的,所以体型的大小也是一项重要的选种指标。

体型的选择标准一般是根据狐场的测定记录进行制定。高于群体体重、体长平均值的个体才可作为选择对象,具体数值可根据育种场基本狐群的状况决定。

狐体型一般分为最大、大、中等和小型四级。

狐活体测定要在毛绒成熟后取皮前进行。在选种过程中除考虑以上几项指标外,还考虑针毛、绒毛长度,被毛平齐程度等。通常11月中旬,银黑狐针毛长度为60~75毫米,绒毛长为32~40毫米。凡被毛出现分缝(针绒毛分裂两侧)、旋毛(毛呈螺旋状分布)以及颈毛过长的狐都要进行淘汰,不能留作种用。

(2)银黑狐皮的质量分级标准包括尺码、毛绒品质和毛的色泽。狐皮的销售等级一般是由毛绒品质、毛的光泽性、毛的颜色和尺码等指标综合评定。毛皮质量等级如下:

尺码:

000级 115.1厘米以上

00级 106.1~115厘米

0级 97.1~106厘米

1级 88.1~97厘米

2级 79.1~88厘米

3级 70.1~79厘米

毛被的整体颜色分级:

淡淡色

淡色

中等色

黑色

光泽及毛的清晰度等级:

1级:质量优良,颜色清晰。

2级:颜色有轻微的缺陷。

3级:有明显的颜色缺陷。

4级:色泽很差。

毛绒质地等级:

特级:色泽美观,质量质地优良。

A级:质量非常好,质地中等。

B级:质量好,质地粗糙。

C级:质量一般,质地粗糙。

D级:质量差。

3.貉的选种 貉的家养驯化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由于时间较短,人工饲养的貉都是野生驯化种,没有培育品种。貉育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强化其“家化”特性,提高其生产性能和产品——貉皮的质量,最终选育出优良的家养品种。目前种貉的选种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育种者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依据貉个体的毛绒品质、体重、体长、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等重要经济性状综合评价,确定本场的选种标准。

(1)毛绒品质 要求毛绒丰厚、致密,光泽性好,针毛平齐且分布均匀,针毛为青灰色、绒毛为褐色,全身无明显斑块,针毛长度为70~76厘米、绒毛长度为52~58厘米。

(2)体重 育成貉生长发育正常,3月龄体重达3400克以上,4月龄达4800克以上,6月龄母貉体重达6000~6400克,公貉体重达6500~7100克。

(3)繁殖性能 经产母貉胎产仔7只以上,护仔性好,泌乳能力强,繁殖成活率86%以上;成年公貉精液品质为优良,情期参与有效配种18次以上,与配母貉的受胎率、产仔率均高于全群生产水平。

(4)健康状况 要求健康无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对精神状态较差、采食不正常、食毛、有恶癖的个体要淘汰。

(5)出生日期 选择仔貉的出生日期要求相对集中,一般选择出生日期在4月25日~5月5日之间的仔貉留种。

以上选种指标可根据育种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时有所侧重。

4.艾的选种 以个体性状选择为主,结合谱系及后裔的主要经济指标,确定是否选留。选择的重要指标是毛绒品质和体型。

(1)体型、体质 要求体型端正,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健壮,公兽生殖器官无阴睾,母兽不畸形。初选时公兽体重1650克以上,母兽900克以上。仔兽出生时间在6月以前。经产母兽胎产仔7只以上,母性强,泌乳力好。种公兽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优良。

(2)毛绒颜色及品质

标准型艾虎:绒毛呈米黄色,针毛尖端呈黑色,四肢为黑色,喉部无黄斑,背部针毛呈现出明显的黑色条纹。针毛灵活,被毛丰满有光泽。

黑眼白艾虎:全身针毛呈米黄色,绒毛颜色略深,眼球为黑色。

红眼白艾虎:全身被毛为乳白色,眼球为红色。

柠檬色艾虎:全身针毛、绒毛均呈现为暗黄色。毛色比黑眼白艾虎略暗。

棕黄色艾虎:又称咖啡色艾虎,被毛呈淡棕色,背部呈现明显的棕色条纹,四肢颜色较深,绒毛为杏黄色。

5.海狸的选种 目前我国还没有海狸鼠的种兽鉴定标准,育种场和生产场大多参照、借鉴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选种标准,对种鼠的体型、毛绒质量、毛色和健康情况进行评定。评分采用5分记分制,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等级(见表4-3、表4-4、表4-5、表4-6)。要求育种场选留的种鼠综合评定等级应是1级,对个别性状突出的2级鼠也可以选留。生产场可以选留1级、2级鼠作种鼠。

表4-3 海狸鼠品质鉴定评分标准

(自张南奎等:海狸鼠饲养技术,1991)

表4-4 毛被品质评分标准

(自张南奎等:海狸鼠饲养技术,1991)

表4-5 标准色海狸鼠色型评分标准

(自张南奎等:海狸鼠饲养技术,1991)

表4-6 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自张南奎等:海狸鼠饲养技术,1991)

选种时,除对体重、体质、毛被品质和毛色进行评价外,还将背部和腹部绒毛长度的差异作为补充评价指标(见表4-7)。有些饲养场将毛的缠结情况和腋窝、鼠鼷部覆盖毛的覆盖程度也列入评定内容。

表4-7 背部和腹部绒毛的长度差异评分标准

(自张南奎等:海狸鼠饲养技术,1991)

此外,种兽的繁殖性能,年龄均属于选种时要予以考虑的。

6.毛丝鼠的选种 主要从体型外貌、毛绒品质、毛色、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1)体型外貌 外观端正,四肢健全,有明显的品种特征。母鼠体重500克以上,公鼠450克以上。

(2)毛绒品质 被毛丰厚、致密、平齐,光泽性好,质地呈丝状,毛色一致。目前以被毛颜色为蓝宝石、黑色较受欢迎。

(3)繁殖性能 要求母鼠发情正常,性情温顺,母性强;公鼠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与配母鼠受胎率高,仔鼠健壮。

(4)健康状况 眼睛明亮,采食正常,体质健壮,无恶癖。

7.獭的选种 主要依据品种特征和毛色、体重、体质、头型等指标进行鉴定来确定留种或淘汰。

(1)体质 体质与它的产品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体质也影响繁殖力、生活力和抗病力。一般是根据外貌鉴定体质类型。獭兔的体质类型分为四种:粗糙型、细致型、紧凑型、疏松型。

粗糙型:头部、四肢和全身骨骼都很粗大,胸围大,皮肤粗厚,全身肌肉发达,脂肪层不发达,被毛粗硬,并含有大量的针毛,生活力和抗病力都强。

细致型:这类体质与粗糙型相反,身体过度发育,管理条件要求高。头小而轻秀,骨轻细,皮肤细致,肌肉不发达,被毛柔软,生产性能低,抗病力差。

紧凑型:发育良好,具有圆而稍长的头,但不粗大,骨骼结实,皮肤紧密,被毛丰满,肌肉结实,结缔组织脂肪层不发达,生产性能良好,抗病力强,生活力也好,是理想的育种类型。

疏松型:这类型与紧凑型相反,营养良好,缺乏运动,表现为外型大而皮肤、肌肉松弛。皮下脂肪非常发达,肌肉和内脏器官之间脂肪层很厚。被毛柔软而稀疏,生活力、抗病力差。

(2)外貌特征 是獭兔体质的外在表现,根据外貌可以判断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及生产性能。外貌鉴定是獭兔选留的依据之一。外貌鉴定一般是目测和结合测量的办法来进行。

头部:发育正常的獭兔头部宽大,与躯体成正比,且公兔头部要比母兔宽圆而粗大。头部的外形,一般可以说明其体质类型:头部过于粗大,可以判定为粗糙型;头部过小、轻细,属细致型。

眼睛:眼睛的颜色是品种特征之一,不同品种眼睛的颜色不相同,但要要求眼睛大而明亮有神,无眼泪、眼眵。

耳朵:其形状、长度和厚薄是品种特征之一。要求两耳厚薄适中,直立挺拔。

肉髯:颈下有肉髯。一般肉髯大,表明皮肤松弛,说明年龄也大。

颈与胸:发育正常的獭兔,颈的粗细与体躯呈正比,肌肉发达。胸宽而深,心脏和肺的功能好。窄而浅则胸部发育不良,易生病。

背与腰:背、腰要宽广,驼背或凹陷会影响内脏发育。背部脊椎骨左右肌肉和脂肪层厚薄,可标志兔的营养状况。过肥、过瘦均不利于繁殖,中等体况为最佳。

臀与腹部:臀部宽而圆,表明健壮。臀短而下垂不利于繁殖。要求腹部容积大而有弹性;腹部松弛是缺陷。

脚与爪:脚应强健有力,肢势端正,肌肉发达。脚的长度、厚度应与躯体成一定比例。脚爪弯曲或过于纤细,都表示骨骼发育不良或患过佝偻病。母兔的脚爪比公兔略细,爪的弯曲度能表示年龄。爪短而平直,隐在脚毛中,是青年兔;爪一半露在脚毛外,爪尖钩曲是老年兔。爪的颜色常与被毛颜色一致。

乳房:根据母兔乳房的发育状况,可以判断母兔的泌乳能力。乳头数目一般为3~6对,个别也有不形成对。一般乳头4对以上,且乳腺发育良好,则产仔多,泌乳能力强。乳房数与泌乳能力遗传力较高。

皮肤:皮肤结构,可区分獭兔的体质类型。皮肤厚实而粗糙,是粗糙型体质;皮肤细嫩柔软,是细致型的特征;皮肤结实致密而有弹性是紧凑型的特征;皮肤松弛是疏松型的特征。皮肤的厚度为1.2~1.5毫米。

被毛:要求被毛浓密、柔软,富有弹性和光泽。被毛粗糙或稀疏均为劣质。对獭兔毛色颜色及深浅度进行鉴定时,最好在秋季换毛结束后进行。将家兔拿到室内,可以用嘴沿着逆毛向吹风,把兔毛吹成一个漩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基部到尖端的各段兔毛的颜色。

鉴定被毛密度除实际测量外,一般采用观察漩涡中心新露皮肤面积的大小,判定毛的密度。前苏联规定的标准为:最好的密度:漩涡中心看不见皮肤,或皮肤面积不超过四平方毫米。良好的密度:漩涡中心所暴露皮肤面积不超过8平方毫米。合格的密度:漩涡中心所露皮肤面积不超过12平方毫米。鉴定毛的密度应在秋季换毛结束后进行。

体尺与体重 测量体长和体重的大小,是判定獭兔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依据。测定时体尺一般仅测量体长和胸围两项指标,测量其他指标的意义不大。测量体长是将米尺放在桌上,然后让兔呈匍匐状态,测量鼻尖到尾根的长度。胸围的测量,用软尺围绕肩胛骨下的胸部一周,测量其长度。体重可用秤测定。要求成年母兔体重3.4~4.3千克,成年公兔体重3.6~4.8千克。

(3)毛色标准 目前獭兔的色型已多达数十种。每一种色型都要求毛色纯正,色泽光亮,具有明显的品系特征。毛色混杂的个体属劣质品种。

(4)繁殖性能 公兔睾丸发育正常、匀称。母兔乳头在4对以上,无食仔、咬斗等恶癖。公、母兔生殖器无炎症,肛门附近有粪便污染,爪、鼻、耳内有疥癣者均不能留种。

8.麝鼠的选种 我国的麝鼠来源有两个,一是20世纪40年代,沿原苏联边境自然扩散到国内;另一途径是1957年从原苏联引入。当时,我国引入的麝鼠主要是散放到自然界,由其在野外环境中繁殖生活。开展人工驯化饲养工作始20世纪70年代后期,1990年获得成功。由于饲养时间短,目前还没有培育品种。麝鼠的选种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种鼠群、仔鼠和育成鼠的选优去劣,使留种鼠群的毛皮质量、雄鼠的配种能力、产香量,母鼠的产仔数、护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不断得到提高。种用麝鼠一般应达到如下要求:

(1)外貌端正,五官、四肢齐全,无外伤,尾巴完整,不弓腰、凹背,毛绒丰厚密集且富有光泽,成鼠体重在1千克以上,体长29厘米以上。

(2)运动、游泳正常,采食有力,食欲良好。发育完全,体质健壮,无眼眵,鼻腔不发炎,口腔不流涎。无其它疾病。

(3)仔鼠分窝后,对幼鼠进行选择,作为后备种鼠。仔鼠的毛绒致密,毛被呈现深棕色,光泽性好有弹性,性情温顺、活泼健康,尾巴完整,体况适中,同窝仔鼠在5只以上。对仔鼠的鉴定,也直接反映了其亲本鼠的经济性状,结果可作为公鼠(父亲)和母鼠(母亲)是否继续留种的重要依据。

9.紫貂的选种 选种的目的是获得被毛颜色深,背腹毛趋于一致,毛绒品质好,体型大,体质健壮的优秀个体或种群,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优良的紫貂品种。

(1)体型 紫貂野性强、性情凶猛,测定其体长难度很大,育种实践中一般只测量体重,不测体尺。测定体重时,以中等肥度为标准划分等级。公貂体重1.6千克以上,母貂体重1.2千克以上为特大型,评5分;公貂体重1.4~1.6千克,母貂体重1.0~1.2千克为大型,评4分;公貂体重1.2~1.4千克,母貂体重0.8~1.0千克为中型,评3分;公貂体重1.2千克以下,母貂体重0.8千克以下为小型,评2分。

(2)毛绒品质 毛绒品质的测定部位是背部、体侧和腹部。测定时间以10月8~15日为宜。要求针毛浓密且覆盖全身,光滑如丝,较绒毛长,近于直立,很华丽,评5分;密度及华丽程度稍差评为4分;针毛覆盖背部、体侧略稀疏,华丽及密度较差,评3分;针毛短而稀少,分布不均匀,评2分。

(3)被毛颜色 被毛近于黑色,全身色调一致,绒毛呈天蓝色至深灰色,评5分;被毛呈黑褐色,绒毛呈深灰色带天蓝色或深栗色毛端,评4分;被毛呈深栗色,绒毛深灰色伴有天蓝色或深栗色毛端,体侧及腹部毛色发淡,评3分;被毛栗色,绒毛呈现不同程度的灰色,带有浅色毛端,评2分;被毛浅栗色,绒毛呈现不同程度的灰色,沙黄色毛端。

除以上评价指标外,要求选留种貂体质健康,全身无白毛或有少量白毛,没喉斑或小块白斑。

(三)选择(选种)的时间

1.水貂、银黑狐、北极狐、貉、紫貂的选种一般要进行3次,即初选、复选和精选。

(1)初选 在断乳时,主要是按祖先的资料进行选种。对双亲生产性能优良、出生早、发育正常的幼兽留作种用。要求初选的幼兽出生时间要相对集中在高峰期,过早和过晚都不适合留种。初选留种数应比计划留种数多40%左右。

成年公兽的选种在配种结束后进行;成年母兽选种应在仔兽断乳分窝后进行。对于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的公兽应淘汰。留种母兽的产仔数应高于全群平均数,母性好,乳量足,哺乳的幼兽发育正常。

(2)复选 在8月进行,成年兽体质恢复差的个体应淘汰。育成兽要选择发育正常、体质健壮的个体留种。复选时种兽的数量比年末留种计划多留25%~30%。

(3)精选 要根据本身成绩、祖先记录和后裔的质量水平严格选留,对不合格的个体淘汰。

2.海狸鼠的选种一般在断乳后1个月进行初选,此时的选种主要根据双亲的经济性状确定选留。幼鼠配种前(5~6月龄)根据等级标准进行复选。参与繁殖的种兽可根据繁殖性能、个体发育情况进行进一步选留。

3.毛丝鼠的选种分初选和精选。初选时间是幼鼠分窝时(7~8周龄),主要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选留。精选在6月龄时进行,根据毛丝鼠的选种方法进行选择,留种的种鼠要作耳号标记(刺耳号),然后放入种兽群饲养。

4.獭兔选种根据个体成绩、谱系和繁殖记录,分4次进行。

(1)断乳选择 根据断乳时仔兔个体及同窝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断乳体重,参照双亲的生产记录进行选择。

(2)3月龄选择 根据选种标准,从体型特征、毛绒品质、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选择。

(3)5月龄选择 此时獭兔被毛的基本特性可以完全表达,此时对预选出的兔要按选种的各个指标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的种兔进入种兔群参加繁殖。

(4)成龄兔的选择 一般1岁左右时进行,对公、母兔的繁殖性能进行评价、选择。对配种能力弱、精液品质差的公兔和母性差、泌乳性不好、有恶癖的母兔要淘汰。

5.麝鼠选种一般分两次进行。

(1)初选 仔鼠分窝时(30~40日龄)根据幼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谱系进行预选。

(2)终选 麝鼠5月龄时基本已经性成熟,能准确地进行性别鉴定,此时对麝鼠的体型、体质,毛绒品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鉴定,合格的鼠按种鼠进行饲养。有缺陷的鼠要淘汰取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