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侵害寄主植物造成病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药使用技术手册》第111页(1680字)

由病原生物引发的病害习惯称为侵染性病害,以有别于非生物因素所致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从病原生物的种类看,为害植物的共有八类,它们可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贮藏、运输的各环节引发植物病害。按其重要性排为以下序列。

1.真菌 由这类生物体所造成的农作物病害,在病害的种类、为害程度、经济上的重要性等各个方面均居于病害的首位,占据80%以上的比重。需要药物大量防治的也是真菌病害。

真菌自身无叶绿素,以菌丝体为自己的营养体,从绿色植物体内吸取营养,完成其寄生生活的周期。也有的真菌营腐生生活或兼有腐生及寄生两种行为。真菌以有性或无性的孢子繁殖。

真菌分为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四大类。卵菌病有霜霉病、疫霉病等许多重要病害。子囊菌病害有禾谷赤霉病,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等。担子菌有植物的锈病、黑粉病,大多专化性强。半知菌中的稻瘟病、棉黄萎病等是世界性的病害,许多植物的叶斑病也是这类真菌所为害的。这些都是要努力防治的病害。

2.病毒 在植物病害中的位置仅次于真菌。病毒为核酸与蛋白质构成,无细胞的形态,质粒体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检测。

病毒能在它们的多种寄主上产生许多症状,大致分为两大症状类型。其一是花叶型,寄主叶片斑驳、褪绿或坏死斑。另一类为黄化型,主要表现植株黄化、矮缩等。如水稻黄叶病、番茄蕨叶病、烟草花叶病等。

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的是经枝叶接触摩擦,有的通过嫁接,有的通过土壤中的线虫、多黏菌,更多的是通过蚜虫、飞虱、叶蝉等昆虫传播。

过去对病毒病的防治除治虫防病外,无法减轻其已发生后所造成的为害,近年已有几种化学药物,可以减少病害的损害。

3.线虫 本身是线形动物,在传统的植物病害中,线虫病列入病害领域。近年线虫病的发生及为害有增加的趋势,它们为害禾谷类作物、蔬菜、烟草、茶树、麻类、果树及多种经济作物。胞囊线虫、根结线虫、茎线虫都是重要种类。都能以药剂有效防治。

4.细菌 是单细胞生物,无叶绿素,形态简单,裂殖,依靠风、雨传播。农事操作,某些昆虫也能传播。为害植物的细菌都属于杆状菌。水稻白叶枯病、大白菜软腐病、铃薯青枯病都是较重大的病害。

5.类菌原体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无细胞壁、细胞核,质粒外包一层膜。它造成桑树黄化萎缩病、水稻黄萎病等病害。

6.种子植物寄生 如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槲寄生等。

7.放线菌 介于真菌、细菌之间,有细菌那样的细胞壁、原生质、核质,又有真菌的丝状营养体,断裂繁殖。马铃薯粉痂病即是由放线菌引起的病害。

8.类病毒 仅有一个裸露的核酸分子,为最小的个体寄生物,在寄主植物的细胞内繁殖与生存。可引起马铃薯纺锤块茎病、黄瓜苍白病等。

除以上八类病原生物外,在南方湿潮、多雨的地区,茶树、果树上还有藻类、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为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非生物因素所致,也有称之为生理性病害。一般有土壤水分、温度、无机物过量、缺乏微量元素、大气污染等多种因素,是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与农药应用技术有一定距离,本书不作进一步介绍。种子植物寄生物的防治,多使用除草剂,一般列入除草范畴。

上一篇:杀菌剂 下一篇:农药使用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