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保护地栽培的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葡萄早熟栽培技术手册》第81页(1172字)
20世纪50年代塑料薄膜的出现,迅速推动了设施促成葡萄的发展。塑料薄膜的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透光性能好,无滴性,这段时间以日本发展最快。根据资料介绍,日本葡萄设施栽培的面积为4918公顷,占全日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80%,占全国葡萄栽培面积13%,而且这一比例仍在扩大。意大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9000公顷塑料温室,其中7500公顷用于栽培鲜食葡萄。西班牙塑料温室发展极为迅速,到80年代末期,塑料温室的面积已达38000多公顷,其中用于生产鲜食葡萄的比例也不少。世界各国葡萄设施栽培的面积都比其他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大。从葡萄的生长特性来看,具有容易形成花芽的特点,所以葡萄比其他果树更适合设施栽培。
我国保护地葡萄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70年代末期,葡萄保护地栽培研究有了新的发展。1978年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开始利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实验获得成功后,又在塑料大棚内实验成功。80年代初,辽宁各地的设施栽培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葡萄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葡萄保护地栽培又有了迅猛发展,已成为葡萄栽培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露地栽培葡萄的历史长达数千年,葡萄设施栽培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是最早开始葡萄保护地栽培的国家。日本从1882年开始进行温室葡萄的栽培。玻璃温室栽培的成本较高,栽培效果不十分理想,所以面积一直较小。意大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不多,但塑料大棚和温室发展很快。荷兰在20世纪80年代玻璃温室发展到10000公顷,大多用于种植葡萄,并能做到周年均衡供应鲜食葡萄。葡萄保护地促成栽培具有如下特点:
①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由于使葡萄植株免受雨水冲刷,使葡萄的病害大大减轻,减少了农药的喷施次数,可以使生产无公害葡萄的工作更加简单。
②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由于扩大了栽培区域和改变了成熟季节,使葡萄的经济效益成倍增加,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生产。同时,也使葡萄淡季和不能生产葡萄的季节和区域从而有葡萄供应,调节了葡萄的淡季供应。
③发展葡萄设施栽培可以加大设施内种植密度,改良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和人力资源,可以在冬季和早春扩大再生产,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立体化生产,可以把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达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