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84页(4215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上所附生的块根(子根);附子毒性较大,需经炮制后才作内服药用;又名熟附子、炮附子、川附子、淡附片、生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 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用于亡阳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等阳气暴脱者,可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等症,多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右归丸;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症,可与人参、白术、干姜配伍,如附子理中汤;本品可助阳化气,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症,常与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本草撷英〕 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别录:脚气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时珍: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痰厥气厥,柔痉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东垣: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名医心得〕 吴佩衡:阳虚出血 辨证要点:血证而兼见面色淡白无华(或夹青色),少气懒言,声低息短,自汗,食少,形寒怕冷,手足厥逆,溺清便溏,舌淡,脉沉、迟、细、弱、弦紧等。用法:开水单独先煎透,以口尝不麻为度。如此,剂量即使每剂达300~500克,亦不会出现中毒情况,可以放心使用。验之临床,确为温阳止血之要药。[1]

祝味菊:善用附子用量超常,少则15克,多则30克以上,收效颇佳。并有独特的配伍:常与骨、牡蛎、磁石等潜阳药或枣仁等安神药同用,冀阳气振作而得以潜藏,勿致躁扰不安,深得配伍之妙。[2]

张伯臾:冠心病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见阳气衰弱,临床可见心衰表现,张老善用本品温振心肾阳气。附子有强心利尿之功,凡遇气阳衰弱、水湿潴留者(或暂无水湿潴留),皆可用本品以温阳利水。即使有阳损及阴,或兼心火,或兼肝阳上亢者,皆不必畏惧。逢有上述兼证时,张老常以本品合熟地、麦冬或川连、山栀,或石决明、羚角等,以使阴阳平调,或升降同用、寒热合方,临床用之,收效颇着。[3]

李继昌:痹证 附子作为散寒止痛药,一般用量为3~15克,但对于顽固性痹证,使用常规量往往不效,此时,可用至30~120克,采取先煎1小时的办法去其毒性,临床用之,疗效卓着。[4]

胡世锐:泄泻 常用于脾肾虚寒、下焦寒湿所致腹痛泄泻。剂量视病情而定,少则10克,多则100~300克,但应注意配伍,为防其辛热之性,常配白芍佐之,往往可收奇效。若药后腹内鸣响、头昏舌麻,甚则全身发麻,恶心时,勿需恐惧,此乃药之瞑眩现象,轻者出汗即瘥,重者约4小时左右而痊;若药后大便带有大量白色粘液,此乃腹内寒湿排出之佳兆,病瘳在即。[5]

张琪:(1)热证水肿 师《金匮》用瓜萎瞿麦丸治消渴之意,用附子配清热利湿或甘寒清热之剂,治疗顽固性水肿,屡收良效。盖在大队清热利湿或甘寒养阴方中加入附子以温肾助阳,小便利则水肿消失。[6]

(2)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 凡下元寒冷,症见:腰痠痛、恶寒、全身倦怠;尿常规示: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脉沉、舌润,证属阳虚兼热邪者,用本品配清热解毒药治之,每收良效。此类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八正散之类,初有效,继则乏效,缠绵不愈,临床常可见到。如兼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热甚者加木通、瞿麦等。若为前列腺炎,症见腰痠,睾丸冷湿、恶寒者,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亦多获显效。[7]

岳美中:慢性虚寒性疾患、镇痛 岳美中老中医善用附子,并在剂量上有独到见解。若治疗虚寒性慢性疾患时,用炮附子1.5克到3克可望有效,取其镇痛作用则须6到9克才有效。[8]

〔药理及应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作用 熟附片煎剂对离体心脏、在体心脏及衰竭心脏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剂量加大可出现心律不齐;生附子因含大量乌头碱,对心脏呈明显毒性,需久煎,久煎可使乌头碱水解,毒性大减而强心成分却依然存在。(2)抗心律失常 对异搏定所致小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对甲醛所致家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趋于正常。(3)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 附子注射液静脉注射后使麻醉犬心输出量、冠状动脉、脑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生附子有一过性降压作用,用同样剂量的制附子有一过性升压作用。(4)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注射液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对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的缩小和减轻作用。(5)抗休克 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能提高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治时间和存治百分率,有显着保护作用。对纯缺氧性休克、血管栓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延长休克动物存活时间。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休克、冠心病及肺心病等伴有心力衰竭者。

2.镇静、镇痛抗寒作用:生附子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抑制小鼠自发活动;能抑制压迫大鼠尾部引起的疼痛和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对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有麻醉作用;附子煎剂在寒冷环境下能抑制小及大鼠的体温下降,甚至使降低的体温升高,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死亡率。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等。

3.抗炎作用:附子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组胺性,角叉菜胶性踝关节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附子的甲醇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等。

4.对免疫系统作用:附子注射液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使小鼠血清抗体(IgM和IgG)滴度及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并可使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增加;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促进作用,可使血清补体含量增加。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附子对大鼠离体回肠肌有收缩作用,其收缩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故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6.其他作用:对内毒素引起的休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试管内能抑制细菌。

附子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能使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甚则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并能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附子中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因其极易被吸收,所以附子中毒的病情变化极为迅速。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3~9克,应先煎30~60分钟;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按语〕 附子辛热雄烈,温阳散寒之功卓着,临床广为使用,尤其是对危重症的抢救,更是首屈一指。但因其为有毒之品,所以医者多有恐惧而不敢轻易使用。余认为临证若掌握以下几点即可大胆使用:(1)辨证准确:适用于亡阳欲脱之危重证和一切阳虚阴寒之证;(2)适宜的控制剂量:有关附子的用量,有主张大剂量的,有主张小剂量的,余认为应因人而异,且应循序渐进,从常规用量入手,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表现,若不够再加大剂量;(3)先煎久煎:附子经过久煎后毒性大减,而疗效不变,故应用附子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应先煎久煎;同时我们主张用炮附子,而一般不用生附子。

【参考文献】:

[1]刘尚义.长江医话.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890~891

[2]刘尚义.长江医话.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10:888

[3]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793

[4]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14

[5]河南卫生厅.河南名老中医经验集锦.河南科技出版社,1985:93

[6]张琪.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48

[7]张琪.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49~450

[8]中医研究院.岳美中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1978:147

上一篇:苏合香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