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9-28 13:08:56 分类: 孙膑 战国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曾经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将军,他以杰出的军事才能获得了魏惠王的赏识。魏惠王招揽人才,庞涓由于妒嫉孙膑的才能,想加害于他,就借机把孙膑请到魏国。孙膑到魏国以后,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魏惠王听信谗言,对孙膑实施了刑罚(墨刑和膑刑),弄断他的双足,又在他脸上刺字,将他变成残废。

有一次,齐国的使臣来到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求见,游说齐国的使者帮他逃出魏国。使者就用车子把他藏着,偷偷带回了齐国。

到齐国以后,孙膑的才能受到了田忌的赏识,就用客卿的礼节对待他,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发现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于是让他做自己的老师。

围魏救赵

当时,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赵成侯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相会。赵国的行为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适逢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于是魏国便借口保护卫国,派庞涓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被人嘲笑。还是请大王收回成命,拜田忌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计划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孙膑说:“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肯定都倾巢开赴邯郸,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呢?那样,庞涓听到咱们去攻魏国大梁,肯定顾不上邯郸,必回师相救。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半路上拦击魏军,这既可解邯郸之围,又可以痛击魏军,岂不一举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率军直趋魏国国都大梁。齐国大军到达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时,孙膑便叫田忌下令将军队停了下来,孙膑说,当魏军从邯郸返回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桂陵。因此,应该在此设伏,布下阵势,到时好一举把魏军歼灭。田忌又依孙膑的计谋而行,很快把军队埋伏了下来。后来果真重创魏军。

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庞涓很快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从赵国退兵救大梁。魏国国内也动员全国兵力,任命太子申为将军,以抵御齐国军队。

孙膑建议田忌道:“韩、赵、魏三国的军队一向骁勇善战,轻视齐军,认为齐军胆怯。会打仗的人应该因势利导,《孙子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奔袭,只有一半士兵能到达。’”

于是,田忌命令齐军进入魏国境内以后,第一天筑十万口灶,第二天筑五万口,第三天只筑二万口,这样就扰乱了敌军的视线。

庞涓率大军跟在齐军后面走了三天,越来越高兴,说:“我就料到齐军胆怯,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逃走的士兵就超过一半了。”他将步兵留下,只带领精锐骑兵,不停蹄地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傍晚能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地势险要,利于埋伏。便命令士兵砍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上面刻下“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然后挑选齐军里擅长射箭的人,带一万张弓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看见火光就一齐向火光处射箭。

那天夜里,庞涓果然到达马陵。经过那棵大树时,庞涓看到白树皮上写着字,就点起火把去看。六个字还没读完,四周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各自逃命去了,一下子就溃不成军。

庞涓知道局面无法挽回,便自刎而死,并悔恨地说:“没想到我竟然成全了孙膑那小儿的名声!”

此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从根本上消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从此魏国逐渐失去了中原的霸权,而齐国则发展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这种做法也体现了哲学范畴矛盾分析法中的“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