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8-27 12:47:23 分类: 袁绍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三国》之所以为人们所诟病,主要是影视剧中所表现的内容与原著《三国演义》有着某些出入,与真正的历史也似乎有些似是而非、貌合神离。其实历史剧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和改编是影视剧里常用的手法,即使《三国演义》也并非是就是史实,而是演义,是话本。但是因为三国的故事流传的非常久远,并广为人们所熟知,太熟了导演们就不好下手了,观众的先入为主理念以及流行口味稍有伤害,自然而然也就对新《三国》非常的挑剔和苛刻了。  

image.png

新版《三国》里,编剧对袁绍手下的四大谋士的命运语焉不详,交待的不是很清楚,而且三千宠爱于一身,把很大的戏份都攒足了给了许攸一人,这样做其实与史实是有较大出入的,也并不能让人信服袁绍从强大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分析袁绍手下四大谋士之死,也能看出袁绍官渡之败一蹶不振乃至最后身死覆灭的真正原因。  

相比较曹操当时土地贫瘠兵微将寡的窘况,袁绍就是最大的绩优股,现代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玩垃圾股肯定会玩死,但是绩优股玩得不好,也会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弄不好还得坐人造土飞机,机毁人亡,比如袁绍手下谋士们的命运。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袁绍手下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这主要来源于《三国志》上曹操手下第一谋士荀彧的话,荀彧在官渡之战前,曾对举棋不定,担心袁绍手下智谋韬略之士能力超群的曹操说过这样一席话,“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袁绍的手下谋士何足惧哉?荀彧目光如炬,知人善断,未卜先知,基本上把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的命运提前给圈定好了,用现在的话说,八字相克,荀彧既咒又克,把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们一锅都给烩了。  

历史上的田丰是怎样死的?冤死的。田丰这个人历史评价不低,说他博览多识,权略多奇,但为人太过刚正,属于袁绍谋士里的清流一类人物,这类人物,卓尔不群,清高孤傲,群众基础普遍堪忧,特别容易被暗箭所伤。田丰是为袁绍立过大功的,袁绍在击败另一军阀公孙瓒的战争中,就是采用了田丰的计谋。别看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其实这一计谋最早也是田丰向袁绍建议的,可惜袁绍目寸光,错失了大好的政治上占主动的机会。后来当曹操发兵攻打刘备时,田丰建议袁绍发兵袭击曹操后路,攻打许昌,奈何袁绍以小儿患病,无心恋战为由,拒绝了这条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的奇计,也丧失了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新《三国》里这些计谋都变成了许攸的)可见,袁绍这个人太看重儿女私情,是无法成就大业的。袁曹争霸时,田丰劝告袁绍,休养生息,稳扎稳打,袁绍以田丰有意动摇军心,败坏士气为由而囚禁了田丰。田丰从袁绍手下第一谋士而成阶下囚,是个性使然,也是被谗言所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田丰树大招风,又不肯屈阶从众,必然成为别人眼中刺、肉中钉,难得的是田丰对人性入木三分的洞察,当袁绍败讯传来时,狱众称贺田丰可免牢狱之灾,田丰却惊人的预见了袁绍既羞且惭自己必然被害的结果。田丰之死非常可惜,因为这个人虽然气节高洁,但识人有误,自己一腔愚忠,也只落了个自刎而死的悲情结局。  

许攸之死,属于典型的吃饱了撑着难受,找死型的。许攸此人,属于有才无德之人,且比较贪婪。孔融评价许攸为智计之士,荀彧评价许攸贪而不治,都说到点子上了。许攸年轻时与曹袁交好,素有胆气,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合谋废除献帝,不果。可见此人胆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后来可以纵容家人贪脏枉法,被人所构陷,也是有渊源的。许攸是所有谋士里最早跟随袁绍的,所以是谋士里比较的一个,对政敌也是从不宽容的,遭人忌恨就是很正常的了。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在袁曹相持不下时,给袁绍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派人从别道到许昌把天子接来,从政治上占领至高点,实际上这是一条分兵许昌,釜底抽薪的可以致曹操于死地的高招,可是袁绍这个人没有头脑,并没有采用许攸计谋。后来许攸截获了曹操催粮书信,建议偷袭粮道,可惜袁绍生性多疑,且怀疑许攸暗通曹操,怒而欲杀之,袁绍不相信许攸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家人贪墨。许攸则因为家人被对头审配收监,自忖性命难保,且自己已经失宠袁绍,所以非常生气,许攸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许攸叛逃了,官渡之战最大转折点就是许攸向曹操献计,夜袭乌巢,端了袁绍屯粮所在。可见许攸这个人道德上是有污点的,是游氓才子式小人,荀彧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许攸此人非常贪婪而袁绍不能满足他,迟早会倒戈一击的,事情发展果如荀彧所料。既然是才子式小人,许攸就会在得意忘形间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在曹操攻占冀州后,许攸恃功自傲,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了,终日狂悖而放浪形骸,多次诋毁曹操,揭露老伙计劣迹,终被曹操假借许褚之手而诛杀。《三国志》里说,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袁绍手下另一谋士审配,属于战死的,相比较许攸的找死,审配有气节,生为袁家人,死为袁家鬼。正史上说审配这个人非常正直且刚烈慷慨,审配最早从事于冀州牧韩馥,因正直而不得其志,后跟随袁绍且被依为心腹深受信任,平定河北以后,兵锋甚健,力主袁绍向曹操用兵,袁绍依其计而统帅十万精兵进攻许昌,他的主张自然与田丰相左,在政治上双方一直是相互PK的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官渡之战审配并未从军,而是留守冀州,所以才会在后方觉察到许攸之子的贪脏枉法。荀彧评价其专而无谋,是说其志大才疏且专权,大概也没冤枉他,审配把许攸家人收系狱中,很是不给同是谋士重臣的许攸面子,或许压根心里就对许攸为人很是不齿,而且不顾大局,把这些小事径直通知了袁绍,因此激变了许攸,导致官渡之战满盘皆输,是谓不智。官渡大战之后,袁绍病死,审配与逢纪矫诏立袁尚为嗣,而导致袁氏内乱,终为曹操所灭,是为不明。纵观审配为人,自以为事,刚愎自用,实在是难堪重用,所幸其人一直忠心耿耿,战败被擒后,面北视君而死,名节尚存。  

逢纪之死,属于玩死的,早先袁绍就是用逢纪的阴谋而胁迫韩馥让出了冀州,事成后给了逢纪大大的一个熟透了的果子,领冀州牧。官渡之战时袁绍把逢纪带到军中,甚为依重,逢纪这个人看来很爱玩弄权术,左右逢圆且妒贤嫉能,先是与审配不合,审配不在身边时,深感寂寞,又阴谋陷害田丰,担心田丰一旦被袁绍放出而失宠,挑拨离间袁绍而最终害死了忠直的田丰(新版《三国》把这段公案付诸于郭图身上,实则谬也),再后来,看到郭图和辛评抱团在袁绍长子袁谭身边,自知与袁谭有隙,必不被见容,遂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盟友,并选择了与袁谭不合的审配,所以才有官渡之战后,审配二子被曹操俘获,袁绍怀疑审配时逢纪的极力开脱,此二人后来投桃报李,互为犄角,在袁绍死后,共同选择了立袁尚为主,(虽然袁尚才干高过袁谭,但古时约定俗成的立长不立嫡),导致了袁家军的四分五裂,终因玩弄权术过火而最后被怀恨在心的袁谭所怒杀。荀彧说其果而自用,就是说逢纪虽有小智谋,但私心过重,总是精打细算自己的小算盘,耍小聪明,结果因干涉袁氏立嗣的私事而惹火上身,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袁绍手下这四大谋士,田丰冤死、许攸找死、审配战死、逢纪玩死,结局都很悲惨,虽然客观上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关,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田丰虽有高智商然情商太低,人际关系也太差,不会因缘附会、见机行事,只知一味死谏,也从来不会看领导脸色,逆势而上,最终被人合谋而死,是为愚忠。许攸有才而无德,得势后不知收敛,与其说是文人的狂妄,不如说文人的愚蠢,天底下哪个主子喜欢奴才的揭短?是为不识时务。审配虽然刚正,但机变和谋略不足,死亦不得其所,浪得虚名,为自己付出了冒险的代价,也将河北袁氏的最后的一点力量化为齑粉,是为政治上的弱智。逢纪两面三刀,私欲膨胀,所有的智谋都用于投机钻营之上,是为道德上的侏儒。还有郭图、沮授、辛评等人,文人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各有各的心思,纵然袁氏集团帐下谋士如云,英才济济,又与彼时天下袁曹争霸何益?  

大家知道,东汉末年,适逢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象袁绍这样的大鳄,四世三公,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当时袁绍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手下兵精粮足,谋士如林,猛将如云,但是袁绍却把如拉多纳一样的两个大,四个2的一手好牌打拧巴了,袁绍此人色大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凡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手下谋士各怀心思,文人相轻习气严重,倘若袁本初能够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上下同心,其利足可断金,那么三国的故事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了,可惜历史是来不得半点假设的,留给后人的也只是徒劳的一声叹息罢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