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10-02 16:31:52 分类: 公孙龙 庄子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公孙龙

万物复苏,春光融融。在魏国都城大梁近郊的一条小路上,却慢慢地踱来了一位一筹莫展的公子。他锦衣绣服,倒背两手,双眉紧锁。谁又会想到他就是那位妙语连珠,神采飞扬,以其雄辩的口才闻名于诸侯的公孙龙先生呢?他清早便从大梁动身,就这样也不知踱了几个时辰,这才叩响了好友魏牟的柴扉。

魏牟席地而坐,凭倚小几,静静地倾听公孙龙的陈述。公孙龙述道:“我年少时便学习先前圣王之道,成年后通晓仁义的行为。在辩论中能把相互之间迥然相异的合而为一;能把坚固、白色等物体属性与物体本身相分离;能把别人认为错误的论说说成正确的;能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论说说成可以的。因此,能使百家的见解陷入窘困,使众多的善辩者相形见细。人们都视我为天下奇才,我也自以为已经是极为事理通达,畅然无碍了。可是前日晤见庄子,庄子一不以气势压人,二不口若悬河,却使我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我心中更是迷惘困惑,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吗?”

公孙龙说完,焦愁叹息,魏牟却含笑不语。公孙龙很是着急,说:“我清早便从大梁出发,一路步行到此,可见我向先生求教的诚心了。”

魏牟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我只是山野间的一个闲人,却也懂得这个道理,难道唯独你没有听说过浅井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来,就可以跳到井的栏杆上;回去,就可以在井壁砖头脱落的小洞中休息;跳到水里,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两腮,借着水的承托,我可以轻松自在地游来游去;踏着井底软软的泥,泥甚至没过了我的脚背。我环顾四周的小蛤蚌、小螃蟹和小蟒蚌,都不如我呀!而且我独占一井的水,在中间叉腿而立的乐趣,也算是快乐之极了。先生为何不时常来这儿做客呢?’东海的鳖听了,很感兴趣,抬腿便进。可是左脚还未进去,右膝就已被井口绊住了,迟疑徘徊了一会儿就退出去了。于是它便告诉井蛙东海的样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东海的广阔;用干尺的高度,不足以量尽东海的幽深。大禹时代,十年中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的水位不因此上涨;商汤时代,八年中有七年发生旱灾,而大海边缘不因此退缩。它不因时间的久暂而有所改变,也不因雨水的多少而有所进退,这就是东海的最大乐趣啊1’浅井之蛙听了这些,惊恐地望着东海之鳖,茫然局促,若有所失。”

魏牟看了看公孙龙,又续道:“你的智慧还没有达到通晓是非的境地,竟还想洞察庄子的精深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负大山,让商如在河中奔跑一样,必定是不能胜任的了。并且你的才识还不足以领悟无限精妙的言论,却满足于一时〔舌相争的胜利,这不是和浅井之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玄妙莫测。上,可以登天;下,可以入地。不分南北,四方通畅无阻碍,深幽而不可测;不分东西,从极幽远、极奥妙的地方产生,又返回到无不通达的大道。而你却想浅陋地用狭隘的观点去衡量庄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用琐细的辩论去争曲直,这简直就是用竹管窥探天的高远,用锥子测量地的深浅,所见不是太小了吗?我看,你还是回去吧!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法,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了。现在你如果还不回去,你就会把你原来的本事也忘了,失掉你本来的行业。”

公孙龙被惊得张口结舌,仓皇地逃跑了。

公孙龙虽然雄辩,但世界之大,口才有限,逞一时口舌之利,不能使人最终从内心中诚服。这就是不能格守无为之道,不能澄心静性的缘故。因此,比起庄子言论的玄妙旷达,公孙龙的雄辩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它告诉人们,不要凭口舌胜人,而要脚踏实地做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