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禹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7-31 18:54:27 分类: 大禹

大禹,姒姓,名文命,又称夏禹,戎禹。鲧之子。  

历史上大禹作出的贡献有哪些?

禹部落的发源地在西夷。但是,在时代,禹的父亲鲧已进入中原,他是雄踞大河南岸位于嵩高山中的有崇氏部落的首领。河南登封东南之千城镇,古称阳城,就是禹的发祥地。禹的儿子启,在钧台大会诸侯,宣布即王位,建都阳翟,即今河南禹县。随后,迁郡安邑,在今山西安邑县西。夏禹部落在中原的活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  

image.png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水患。历史上它曾多次决口横流泛滥成灾。在夏商之际,中华的祖先就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禹部落生活在黄河之南,以农业发达著称,必然要与黄河水患作斗争。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方法不当,用堵塞的办法造成了更大的水患,被舜处了极刑。禹继承父志,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  

大禹治水,有口皆碑。其中,他治水13年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勇敢而有智慧,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能使他低头。为了治水,他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的伟大事业。大禹治水很讲究方法,他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了河害的原因——黄河发源地很高,水流很急,所以多次冲决河堤。然后,制定治河方案,在下游将黄河分流。其一,出今山东博兴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条水道即漯水,故道从河南浚县西南经山东范县,临邑、滨县等地入海。终于制服了水患,使“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大禹对于历史的另一贡献就是奠定了私有制的国家基础,为他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开阔了道路。  

传说黄帝死后,继承帝位是颛顼帝高阳氏。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颛顼传位帝高辛氏。帝喾是黄帝长子之孙、黄帝的玄孙。帝喾传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帝尧传帝舜,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五帝的承传世系,虽然不是父传子,但都不出黄帝一族。这是父系氏族家天下的逐步过渡。  

五帝承传,用的是禅让制。尧舜禹在禅位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但是部落联盟会议制止了传子。其中,尧要大家举荐一个人去治水,四岳、十二牧举荐鲧,尧不同意,而四岳、十二牧坚持,尧只好同意用鲧。第二个事例更直接。禹让位伯益,确立他为继承人,进行试用,却又让儿子启及其同党辅佐伯益,进行实际的政权控制。因此,禹死后,启夺了伯益的政权,建立了夏朝。至于尧禅让舜,先试职28年,舜实际上已控制了政权。尧死后,舜只是形式上作了一番让位尧子丹朱的表演。然而,诸侯都朝拜舜而不朝丹朱;到了禹禅让伯益,则诸侯都朝拜启不朝拜伯益了。随着私有制日益发展,家天下世袭制日渐抬头而最后战胜了禅让制得以确立。伴随世袭制的来临,国家政权也日趋完善。舜时,国家的各个机构都系统地建立了起来。舜举用22人治理国家,分掌教育、农事、工程、司法、典礼、天文等。还建立了三岁一次考核的制度,“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也就是说由黄帝草创的国家,到虞舜时已趋完备。最后一步只是确立世袭制的事了。这一步由禹建功业,他的儿子启来完成了。

大禹简介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14714223063646.jpg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