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肢端角化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455页(916字)

本病是以肢端发生过度角化性疣状损害为特点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诊断要点〕

一、起病于婴儿期或幼儿期。

二、好发于手、足背部,并可蔓延至掌、跖、指屈面、腕、前臂及小腿伸侧。

三、损害为疣状或苔藓样丘疹,大小不等,可由1毫米至数毫米,呈肉色,红褐色、或正常皮色,质硬,成群分布。掌跖部损害呈半透明状丘疹,但可伴有掌跖弥漫性角化过度。

四、病程长、少数伴有毛囊角化病。

五、病理变化 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部分隆起如“塔尖”。

〔鉴别诊断〕

一、脂溢性角化病 发病年龄一般在中年以后,面部是好发部位,皮损较大,呈褐色或黑褐色,病理变化可区别。

二、扁平疣 发病年龄较大,无遗传因素,损害不累及掌跖,有时可见同形反应,病程短,病理变化可资鉴别。

三、疣状表皮结构不良 皮损分布广泛,面部,躯干都可有皮疹发生,病理变化与疣状肢端角化症有显着区别。

〔治疗〕

本病尚无满意疗法,下列疗法可改善症状。

一、10%水杨酸软膏 每日2次~3次外用。

二、20%松馏油软膏 每日2次~3次外用。

三、20%~30%尿素软膏 每日2次~3次外用。

四、物理疗法 冷冻、激光或电灼可除去皮损,但可有复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