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541页(999字)

本病又名疣状痣、线状表皮痣、疣状线状痣。是因表皮发育过度所致的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泛发型可呈显性遗传。

〔诊断要点〕

一、常生后即有或幼年发病,偶而可于青少年时出现。

二、好发于四肢、头皮,亦可见于面部及躯干。

三、损害为淡褐色或褐黑色疣状增生。单发者多见,排列成线状、带状或斑片状。偶为双侧分布,甚至泛发周身。

四、慢性经过,多无自觉症状。

五、可与色痣或皮脂腺痣并发,但极少癌变。

六、病理变化 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

〔鉴别诊断〕

一、线状苔藓 初发疹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苔藓样丘疹,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无疣状损害,可自行消退。

二、线状扁平苔藓 皮损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可见Wickham纹,剧烈瘙痒。

三、线条状神经性皮炎 可见典型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治疗〕

本病对全身健康无影响,治疗目的是为了美容,但尚无理想疗法,尤其是多发性损害。

一、药物治疗

(一)0.025%维甲酸软膏外用治疗可使疣状损害减轻。

(二)50%~60%三氯醋酸溶液外涂剥脱治疗。

二、手术治疗 较小的损害按美容手术标准切除,精细缝合,效果较佳。

三、物理疗法 可选用YAG激光、CO2激光或冷冻治疗。化学剥脱、激光或冷冻疗法均可产生瘢痕、色素异常,并有复发的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