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心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89页(4712字)

贫血性心脏病属于继发性心肌病,见于各种贫血,特别是造血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12、铁剂等)导致的贫血。缺乏造血因子时常影响血红蛋白和DNA、RNA合成,血细胞携氧量明显降低,外周阻力减少,致使冠状动脉灌注不足。临床症状多有心悸、气短、疲倦等主要表现,有时也可有心绞痛和阵发性呼吸困难。该病属中医“心悸”、“心痛”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严重贫血患者多有心悸心慌、气短、疲倦、动则加重等症状,有时出现心绞痛或阵发性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目眩耳鸣,颜面苍白,口唇紫暗,甚者下肢浮肿。

1.1.2 发病特点: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常因气候变化而加重。

1.1.3 检查项目:血红蛋白降低到3g左右时,心脏明显增大,在心前区普遍闻及功能性收缩期杂音。长期的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3g)可发生极度的心脏增大,并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电图上ST-T改变加重,QRS波电压增高或降低,还可出现传导阻滞等。

参考检查项目有X线检查、血象、骨髓象、血清铁、M型超声心动图、B型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肺阻抗血流图、心肺导纳血流图、心机械图、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CT以及核磁共振显像(MRI)。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暂缺待补)

1.2.2 分期

心功能代偿期:血红蛋白为65~70g/L,此时除一般贫血症状外,患者常有心悸、易疲倦、劳累后呼吸困难等。此期2/3的患者X线示心脏普遍增大,1/3的患者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ST-T轻度改变。

心力衰竭期: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常在45~55g/L)时患者常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此期患者X线检查可出现肺淤血、肺水肿,胸腔、心包腔可能出现积液。心电图上ST-T改变加重,QRS波电压增高或降低,还可出现传导阻滞等。

1.2.3 分级

Ⅰ级:登楼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心慌气短,食欲差,饭量未减,精神不振,不喜多言,易疲倦,可坚持轻体力劳动,轻微腹胀,0.5h内消失或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不需服用对症药物,偶尔出现眩晕。

Ⅱ级:行路或一般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无食欲,饭量减少1/2以内,精神疲乏,思睡懒言,倦怠较甚,勉强支持日常活动,腹胀较甚,持续0.5~2h,部分影响日常活动,服用对症药物有效,经常出现眩晕,活动后眩晕加重。

Ⅲ级:静息时即出现心慌气短,无食欲,饭量减少1/2以上,精神极度疲乏,懒言,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日常活动,腹胀严重,持续2h以上,影响日常生活,服用对症药物效果不佳,频繁眩晕,静息时亦发眩晕。

1.2.4 分度(根据血红蛋白分度)

轻度:男Hb91~120g/L,女81~105g/L。

中度:男Hb61~90g/L,女61~80g/L。

重度:男Hb31~60g/L,女41~60g/L。

极重度:男Hb<31g/L,女<41g/L。

1.3 证类诊断

1.3.1 心血不足证(ZZXX10)

主症:心悸头晕,胸痛胸闷,倦怠乏力。

兼症:面色苍白,爪甲无华,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1.3.2 心脾两虚证(ZZXP60)

主症:心悸气短,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大便溏薄,肌瘦无力。

兼症:神疲懒言,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自汗。

舌脉:舌胖有齿痕,脉虚无力(弱、软、漏等)。

1.3.3 水饮凌心证(ZYTV61)

主症:心悸眩晕,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

兼症: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呼吸急促,不能平卧。

舌脉: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1.3.4 脾不统血证(ZZPX10)

主症:心慌气短,头晕目眩,月经量多,便血尿血。

兼症:纳呆腹胀,面色萎黄,皮肤瘀斑。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或濡弱。

2 疗效标准

2.1 综合评定

显效:Hb检查,男>120g/L,女>105g/L;RBC检查,男>4×1012/L,女>3.5×1012/L。临床症状消失,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如进行了对因治疗,原发病得到控制者,为痊愈。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贫血严重度分级由重度转为轻度,或由极重度转为中度(改善2级以上)。

无效:临床症状及贫血严重度分级无改善。

加重:临床症状及贫血严重度较治疗前严重。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4分:有心悸、气短、疲倦、心绞痛和阵发性呼吸困难、舌脉异常等证,经常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分:上证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1分:上证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上证或证候消失者。

2.3 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70%者。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而<70%者。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者。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心血不足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主方: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药物:人参(另煎)10g 茯苓10g 白术10g 甘草6g 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10g 赤芍10g 黄芪25g 焦三仙各10g 石苇10g 血藤10g

3.2 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

主方:归脾汤(《济生方》)。

药物:白术10g 茯神10g 黄芪15g 眼肉30g 酸枣仁30g 人参(另煎)6g 木香10g 当归10g 远志10g 甘草6g 生苡仁15g 陈皮10g

3.3 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主方: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10g 甘草6g 炒葶苈子10g 泽泻10g 陈皮10g 半夏10g 菟丝子10g 肉桂3g 车前草30g

3.4 脾不统血证

治法:健脾摄血。

主方:黄土汤(《金匮要略》)和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干地黄10g 白术10g 附子10g 阿胶(烊化)10g 黄芩10g 小蓟10g 灶心土30g 人参(另煎)10g 丹皮10g 生栀子10g

4 成药应用

4.1 心血不足证

4.1.1 天士力牌养血清脑胶囊:养血补阴,平肝潜阳。1次1袋,每日3次,疗程4周。

4.1.2 柏子养心丸:养心安神定志。1次30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2 心脾两虚证

4.2.1 地奥牌黄芪注射液:益气健脾,养心安神。1次20ml稀释后静滴,每日3次,疗程2周。

4.2.2 强健牌绞股蓝总甙片:补益气血,养心安神。1次3片,每日3次,疗程4周。

4.3 脾不统血证

4.3.1 华西牌生脉注射液:补气养阴。1次2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3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