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实用手册

创造能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南京大学出版社《工程师实用手册》第19页(2051字)

创造是科学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科学。科学的创造是社会提出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社会经济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创造的根本动力。美国专家E·克里柯在《工程师业务导论》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工程师是具有创造能力的职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能够创造改变材料、动力和人力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流程,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

所谓创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产生前所未有并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被称为狭义的创造,如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若产生具有创新色彩的产物的活动,称为广义的创造。对工程师而言,他们的创造活动大部分是属后者,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提出前所未有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来。

(一)创造的范围

从广义来看,工程师创造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可以是一种新产品,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外观;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设计方案,一个新的工艺流程或技术诀窍;更为广泛的可以是一种灵活解决生产技术任务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技术课题,甚至于是一种合理化的建议。

(二)创造能力的获得

1.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

欲望就是动力,它是建筑在理想、信念、热情等基础之上,有了它们,智能因素和创造对象才获得综合效益的能量,取得新成果;有了它们,才能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2.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全面知识,即理论和实践知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就有什么样的创造发明。迄今为止,尚未听说过一个无知识的人有什么发明。因为没有知识对任何现象只能陷入愚昧、盲目的状态;因为没有知识,对任何事物都缺乏深刻的理解,也根本说不上什么创造。所以,工程师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各种能力经过工程师头脑的辩证综合,就能产生“创造”。

3.要掌握科学的创造方法

创造是个连续的思维转化过程,大体上有:摄取、排除、改造、适应、联想、储备、理解和运用八个环节。

摄取——也叫接受、吸收或吸取。包括学习(自学或请教)、观察、调研、熟悉、探讨。

排除——又称批判、批评或扬弃。

改造——指人在大脑中对事物的表象或概念进行加工,也叫分析。

适应——指改变主观以符合客观,也称顺应。包括修改、遵循、变换等。

联想——也称设想。包括联系、假设、假说等概念。

储备——包括搜集、积累等概念。

理解——也称狭义的认识。包括设计、计算、概括、融合、整理等的总结和思考。

运用——是指把主观的知识变为客观事物或语言文字的表达。包括试验、实践等。

4.要有科学的创造态度

创造对谁都神往,总想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永留人间,工程师也不例外。殊知创造并不是空想,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般创造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工程师所进行的工作,除依葫芦画瓢外,设计本身就意味着创造。比如机械设计工程师结合许多同类功能的机械结构,扬长避短,设计出新的机器,称之谓组合创新,属中级创造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想一步登天,何其难也。特别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工程师首先应当重视这一种创新。同时,工程师在创新过程中,应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旷日持久的去进行一项力不胜任的工作,会造成无形的浪费。另外,任何一种创造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性能,降低造价,增加功能等。

5.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人的创造能力应该是无限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创新能力的发挥,其关键还在于工程师本人。社会主义的工程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要善于思考并应用已有的成果,勇于冲破固有的束缚,持之以恒,排除各种困难,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上一篇:管理能力 下一篇:工程师实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