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牛乳房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286页(2151字)

(一)诊断要点

1.隐性乳房炎 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乳汁的质和量发生潜在性的改变,如乳中白细胞数增多、乳汁pH升高、泌乳量减少。通常需通过理化学检查才能确诊,常用的方法有烷基硫酸盐试验法(CMT法)、乳汁电导率测定(各种乳腺炎诊断仪和乳腺炎电子检测仪等)、乳汁体细胞计数、乳汁抗胰蛋白酶活性测定以及B型超声影像检查等。

2.临床型乳房炎

1)乳房表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乳汁稀薄或呈水样,含有絮状物、乳凝块、脓汁或血液,乳量减少或停止。重症时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2)浆液性乳房炎时,乳房红、肿、热、痛明显,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汁稀薄,含絮片,通常有全身症状,主要发生在产后几天内。

3)黏液性乳房炎时,如为乳管及乳池炎症,先挤出的奶含絮片,后挤出的奶不见异常;如部分乳腺发生炎症,触诊患叶可摸到局灶性肿块,乳汁稀薄,含絮片和凝块;如全乳腺发生炎症,整个患叶硬固肿胀,乳汁变水样,分解成乳清、乳渣及絮状物。

4)纤维素性乳房炎时,患叶肿大、坚硬,增温而有剧痛。乳房上淋巴结肿胀。产乳量显着降低或停止,经2~3d后,只能挤出极少量黄色的乳清。全身症状加重。常与产后子宫急性化脓性炎症并发。

5)化脓性乳房炎时,如为黏液脓性乳房炎,可由黏液性炎症发展而来,患区有炎症反应,其渗出物为含有脓汁的混合物,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数日后转为慢性,最后患叶萎缩而硬化,乳汁稀薄或黏液样,乳量渐减,直至无乳;如为乳房脓肿,乳房中有多个小米粒大至豆大脓肿,个别有大脓肿充满患区,有时向皮肤外破溃,乳房上淋巴结肿胀,乳汁呈黏性脓样,含絮片;如为乳房蜂窝织炎,乳房皮下组织和间质结缔组织有各种化脓性和化脓坏死性炎症,多继发于浆液性乳房炎。

6)出血性乳房炎时,主要是腺泡、输乳管内及深部组织出血。被侵害乳房的局部或整个乳房体积增大,乳房上淋巴结肿胀,皮肤可看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乳汁稀薄,含有小絮状物,呈淡红色或血色。全身症状重剧。

7)坏疽性乳房炎时,最初患区皮肤出现紫红斑,乳房硬、痛,皮肤冷湿暗褐。不久病灶组织腐败分解,形成坏疽性溃疡,有臭味。严重时整个患叶坏死脱落。患全身症状重剧,有时发生剧烈腹泻。治疗不当常于发病7~9d死于败血症。

(二)治疗

1.挤乳及按摩疗法 每2~3h挤乳一次,夜间5~6h一次。每次挤乳时按摩乳房15~20min。浆液性乳房炎从下向上按摩,黏液及黏液脓性乳房炎需自上而下按摩。其他性质的乳房炎一律禁止按摩。

2.冷敷、热敷及涂擦刺激剂 对浆液性、黏液性及纤维素性炎症病例,在炎症初期行冷敷,2~3d后行热敷,也可用红外线照射。涂擦樟脑醑、樟脑软膏或常醋调制的复方醋酸铅散糊剂等刺激性药物。

3.乳房内注入药液 通常用青霉素80万~160万IU和链霉素100万IU,溶于100ml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或蒸馏水中,在挤净乳汁或炎性蓄积物后,借助导乳管经乳头注入,然后抖动乳头基部和乳房,2次/d,连续2~4d。或在挤净乳汁或炎性蓄积物后,先注入5%碳酸氢钠100~200ml,抖动乳头基部和乳房,放出液体后再按上法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溶液。

4.乳房基部封闭疗法 封闭前叶时,需将乳叶向下方推压,充分暴露乳房和腹壁的间隙,在乳房侧面转向前方的交界处,将封闭针头朝向对侧膝关节刺入8~10cm,每叶注入0.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50~200ml,注射时注意扩大浸润面。后叶刺针点在乳房中线旁开2cm,乳房基部的后缘,将针头对向同侧腕关节方向刺入。

5.全身疗法 除局部用药外,对较重乳房炎还应肌注广谱抗生素,如为链球菌感染,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如为大肠杆菌,用氟甲砜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双氢链霉素等;并给予强心、补液、解毒等对症治疗措施。为减少和避免乳中抗生素残留,可选用中药制剂,如六茜素、蒲公英制剂(双丁注射液等)。

6.手术疗法 乳房浅在脓肿宜切开排脓,并行外科疗法。深在性脓肿,可先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向脓肿腔内注入抗生素水溶液或防腐消毒药。对已形成坏疽性溃疡时,宜用10%硫酸铜或硝酸银棒腐蚀,并用0.1%高锰酸钾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坏疽部分较大时宜切除乳房患部。

上一篇:窒息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